美文网首页
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

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

作者: 云中姣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09:58 被阅读0次

    我曾遇过这样的事情:

          半月前就听说邻居家的小女孩要参加钢琴考级比赛。信誓旦旦地说要闭关“修炼”半个月,可在这期间,却少有听见钢琴声传出。那天见到孩子妈妈,问其练习情况,她说,女儿基本上能达到考级水平,只是还有几次有失误,不过她相信女儿比赛时就能做到。

          比赛结果出来,孩子没有通过考级比赛。妈妈忙着解释:“孩子平时练得很好的,主要就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位母亲苍白的解释,我只想“呵呵”一笑,为什么不直接承认练得太少?用紧张来掩盖能力不足,这其实就是“掩耳盗铃”的行为。

    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

          无独有偶,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孩子考试考砸了时都会这么说,这次考试没认真,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做,下次一定做对。

          真的如孩子说的是粗心吗?其实不然,这是学习能力的问题。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你有认真读题,认真思考的习惯吗?

    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

          其一,熟练度不够。同种类型的题,你做一道,对了,做十道,你未必能全对,做一百道,你可能还会错很多。换一种说法,你可能还不会了,这就是熟练度不够。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考试中能做对。

          其二,基本概念不清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试着让孩子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三,准确率不高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能力。如果做错,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让孩子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的做题,建立错题本。

          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放眼未来,立足眼下。多思、多练,成功就在脚下。

    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勿将“粗心”当做“能力不足”的挡箭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kq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