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误解时,不辩
林语堂曾感慨:“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
以前,我们被人误解时,总恨不得找别人说个三天三夜澄清自己。
然而经历了一些世事以后,就会明白:
他人的评论,外界的认可,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本身毫无关系。
活得通透的人,早已学会了沉默对待一切是非。
汉武帝时,有位叫公孙弘的大臣,出身寒微,即使后来做了丞相,也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而时任都尉的汲黯,却看不惯公孙弘这些行为。
于是向汉武帝进谏:“弘位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盖,此诈也。”
汲黯认为,公孙弘享高官厚禄,却还固守清贫,是沽名钓誉,伪装节约。
公孙弘听到后,本想愤怒回击。
但转念一想,这样对骂势必会引起一场无谓的朝廷纷争,于是说道:“汲黯说的是事实,臣不多言。”
还有一次,公孙弘和汲黯等大臣议定了一些事情,准备一起上奏。
可上奏时,公孙弘却临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汲黯当即辱骂公孙弘,虚伪狡诈。
而公孙弘依旧不争不辩,不做任何解释。
后来,汉武帝问公孙弘:“事实证明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澄清呢?”
公孙弘淡定地回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汉武帝由此,对公孙弘刮目相看,此后也更加器重他。
古人曾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在遇到争执时,沉默往往比语言更加受用。
毕竟,人和人的认知层次是不一样的。
若是遇到点分歧,遭受点误解,便要处处解释,事事辩驳。
不仅说服不了别人,反而会极大地消耗自己的精气神。
唯有保持沉默,你才能屏蔽外界的杂音,心平气和地处理每一次冲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