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抄家后,妙玉去了哪里?在馒头庵里变成了老尼姑“净虚”?
贾家被抄家后,妙玉的归宿问题一直为大家猜测。
很多人根据其判词里“无瑕白玉遭泥陷”,又根据脂砚斋的批语“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推定,妙玉在瓜州渡口这个地方遭劫,被卖给一个年老的权贵男子作妾。
“源易缘”认为,妙玉被劫说除了脂砚斋的批语外,缺乏其他细节的佐证,说服力是不够的。倒是能从妙玉最喜爱的两句诗里,去寻找妙玉人生轨迹的蛛丝马迹。
刑岫岩曾对宝玉说过,妙玉认为,自汉唐以来均无好诗,只有两句最好:纵有千年铁槛寺,终须一个土馒头。
而非常巧合的是,在贾家坟茔处就分别有一个铁槛寺和一个馒头庵。
红楼梦之所以为“梦”,在于它错乱的时间顺序,就像第二回的昏聩老僧就是宝玉将来年老时的样子一样,曹翁巧妙地把人物的结局放在故事的开头。
因此,“源易缘”有时候总是认为,曹翁没有把《红楼梦》写完,是否是有意的安排,“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笔法,蒙太奇的错乱时间安排,其实把很多人物的结局都交代了,从现在《红楼梦》的关注热度来看,这种“断臂维纳斯”的残缺,恰恰给作品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
而妙玉的归宿,“源易缘”认为曹翁在开头也是有交代的,老年的妙玉不在别处,极有可能就在荣国府郊外的铁槛寺旁边的馒头庵。
从秦可卿葬礼上可知贾家的丧葬情况和别家不同,因贾家老宅在江南金陵,古人讲究叶落归根,所以贾家人死后最终都是要运回金陵埋葬的。
但由于荣国府所在地“神京”距离金陵路途遥远,因此当年宁国公、荣国公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就在荣国府郊外置下产业铁槛寺,铁槛寺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暂时寄放灵柩。
但由于贾家家大业大,寄放灵柩的铁槛寺一点都不将就,有阴宅也有阳宅,周围还配备了香火、田产和布施等,虽然铁槛寺有阳宅,但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寄放灵柩服务的。
馒头庵距离贾家的铁槛寺很近,秦可卿葬礼时,王熙凤嫌铁槛寺条件简陋,也为了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弃铁槛寺而投奔距离不远的馒头庵居住。
而这馒头庵里的老尼据书中透露的信息,和荣国府是经常有往来的,是为活人服务的。
而反观妙玉喜欢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槛寺,终须一个土馒头”,诗里铁槛寺是富贵的活人之居,土馒头是埋葬死人之地。
而在贾家情况却恰好相反,馒头庵不但不是服务死人的,而是一个藏污纳垢的肮脏交易联络处,是为荣国府活人服务的。
在馒头庵里,净虚老尼求王熙凤插手张财主家女儿退亲之事,王熙凤用荣国府的权势,搞定了退亲之事搞,获得了3000两银子的好处费,却害得张财主家的女儿与守备之子金哥儿纷纷自杀殉情,这开启了王熙凤的罪恶之路。
也是在馒头庵里,秦钟不顾姐姐新丧,和小尼姑智能儿偷期缱绻,且宝玉和秦钟商量好睡下后“算账”。
馒头庵,这敬佛之地,简直成了藏污纳垢的脏窝。
根据曹翁伏笔的特点,妙玉最爱的诗句,极有可能就伏下了她的结局——终须一个土馒头,她流落在了馒头庵,流落在了这最藏污纳垢的尼姑庵。
其实妙玉流落尼姑庵是很顺理成章的,贾家抄家后,所有之财产都充公,唯有铁槛寺产业属于祭祀产业,用秦可卿的活说,这祭祀产业是不能充公的,因此抄家后,贾家人丁应该都居住在铁槛寺。
而妙玉不是贾家人,铁槛寺自然没有她的居住之所,那离铁槛寺很近的馒头庵自然就成了妙玉这个道姑的容身之地。
而进了尼姑庵,妙玉这个道姑的身份相应就变成了尼姑,在馒头庵这种地方,要想生存,日久天长的浸染,可不就变成了那人人可厌的净虚老尼了吗?
净虚老尼就是妙玉年老时的样子,有可能吗?还记得空空道人看到《石头记》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易名“情僧”吗?那个情僧就是宝玉。
宝玉从道人变成僧人,而妙玉从道姑到变为老尼,不是很相像吗?
再对照妙玉的判词: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风尘肮脏违心愿”,妙玉由一个有人格洁癖的“槛外人”,变成净虚老尼,不是违心愿是什么,变成老尼的妙玉,又有哪个公子还会惦记?
妙玉和宝玉,一个从槛外人转变到槛内人,另一个从槛内人出家,为黛玉守墓到老,变成了真正的槛内人,遥遥相对,怎不让人一声叹息?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书目:《红楼梦》80回本
《脂砚斋批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