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读比较耗时间,我怕自己只有三分钟热度,所以决定将零碎记录稍作整理,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发出来,意在提醒和鞭策自己,要认真地读完一整本书。
当前慢读的书是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讲的是万年县前不良帅张小敬与靖安司丞李泌在十二个时辰内协力拯救大唐长安城的故事。

1.长安总体布局

“咱们长安呀,一共有一百零八坊,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每一坊都有围墙围住。无论你是吃饭、玩乐、谈生意还是住店,都得在坊里头。寻常晚上,可不能出来,会犯夜禁。不过今天不必担心,晚上有上元节灯会,暂弛宵禁。其实呀,上元节正日子是明天,但灯会今晚就开始了……”
这段文字是崔六郎在向曹破延介绍长安概况,摘录自第一章《巳正》
文中提到长安有一百零八坊,这个数字只是概数。
一来长安城一直在发展变化,比如在大明宫建成以后,其正门丹凤门前的光宅坊与永昌坊就被分割出了翊善坊和来庭坊,比原来多出两坊。后来唐高宗李治因为皇子渐渐长大,又将长安城东北角“尽一坊之地筑入苑”划给皇子居住,就是后来的“十六王宅”,不计入里坊数目。
二来长安东城东南角的曲江池和芙蓉园一带,到底有几坊一直不太明确,同时西南角的和平坊与永阳坊有一段时间似乎是合二为一的。
考虑以上种种,长安的里坊数目大体在106至110之间,不同时代数目不同。
唐朝长安城即隋朝大兴城,历代皇帝都有扩建,到《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天宝三载,这座城市主要由外郭城、皇城和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等组成。太极宫、大明宫书本中没有描写,兴庆宫则是小说中春宴与上元灯会的发生地。
唐代与隋代一些地名、宫殿名的称呼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2.里坊内部布局
长安外郭城的里坊是由南北向十一条大街、东西向十四条大街交叉分割而成的,排列整齐,十分有序,与现代的居民小区非常相似。
里坊外围有高大的围墙环绕,厚度一般在2.3至3米不等。
里坊根据开门数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坊内有十字街,街道通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在坊墙上各开一门;一类坊内只有一道东西横街,只在东西各开两门,南北方向不开门。
凡是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十字街分割的四个区域又分别有十字巷,十字巷的宽度一般超过2米。十字街连同十字巷将全坊分成了十六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命名方式。

没有开辟南门与北门的里坊全都位于皇城以南、朱雀大街东西两侧,共计三十六坊,《长安图志》说“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即这些里坊开辟南北门会冲撞位居北面的皇城与宫城。

事实上,这三十六坊面积小居民少,只开东西街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似乎也没有再开南北街的必要。
(003完)
豆瓣:索米龙
知乎:索米龙
头条:索米龙慢读
简书:索米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