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顶级大片,今天终于藏不住

作者: Sir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12:32 被阅读0次

春节档提前炸了。

因为今天释出的一支预告。

看架势,猛烈如酒——

一分钟当然看不够。

今天Sir必须盘它——

《紧急救援》

01

春节档,还来硬的

《红海行动》两年后,林超贤携新作回归。

对准一个国产片从未涉及的题材——

海上救援。

救援?

听上去好像没有《湄公河行动》的缉毒,《红海行动》的军事来得刺激。

△ 豆瓣评分8.3,知乎评分7.8

错!

无论紧张程度,还是拍摄难度,《紧急救援》都全面升级。

从以下几个数字中你就能窥探一二。

至少3场救援。

有没有发现,这次片名没有沿用《××行动》的格式。因为一次行动,根本没办法概括海上救援的复杂性。

预告片中至少出现了3个抢险场景——

海上油井平台在熊熊大火中坍塌并朝海面倾倒。

满载乘客的飞机因故障迫降在海面。

直升机在峡谷山川之间俯冲搜救。

难怪导演说,《紧急救援》中的任何一个救援场面,都能单独拎出来拍成一部灾难大片。

四地拍摄。

福州、广西、厦门,以及海外的墨西哥。

其中的墨西哥,也是《泰坦尼克号》拍摄水戏的地方。

水戏已经是公认的难拍,而难上加难的是,《紧急救援》甚至让彭于晏下潜30尺实拍。

拍完后,导演和彭于晏在水下一同开香槟庆祝。

02

硬核导演

被调侃过太多次“虐待彭于晏”的林超贤坦白说过:

在片场我确实是没有人性的导演,不管演员有什么理由,我都要求他们做到,因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后,观众的期待提高了,不能让观众失望。

“没人性”“变态”是他的调侃。

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没有改变过的底色。

林超贤是一个追求极限的导演。

形容港片的那句“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用来形容林超贤,贴切。

而港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反派总是拍得比正派精彩。

你看林超贤以前的电影,即使是拍警察,也无不是从反面着力。

片名,用的就不是什么好词儿——

《野兽刑警》。

你想象不出,一个表面滥好人的警察“烂鬼东”,如何显露狰狞的獠牙,嗑下春药,找人搏命。

《重装警察》,杜德伟饰演的警察阿东,目睹朋友因卧底任务半身不遂,却被开除警籍,决定合伙地下钱庄,为朋友的手术筹钱。

《魔警》里,吴彦祖饰演的王伟业,表面上是警察,其实是一个抢劫运钞车,杀人无数穷凶极恶的罪犯。

处在精神分裂的崩溃边缘,一步步“入魔”。

个个爆炸,个个撕裂。

为什么老爱拍“坏人”?

因为只有反派,最容易过火,走上极端。

被非常的处境胁迫,在巨大的不公和愤恨之下,人性剧烈扭曲、裂变。

然而。

随着进入更主流的大众视野,反面的描写有了限度,难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林超贤必须改变方向——

从正面人物的身上,抵达极端。

怎么办到的?

他先折腾生理极限

拍摄《激战》时候,为了让年近50岁的张家辉接近拳王形象,老实花费9个月时间,每天锻炼6、7个小时,硬生生练出一身腱子肉。

《破风》,又是挑战极限的运动。

演员3个月骑行训练,每天骑车六七个小时,考取专业赛车证。

练到最后,彭于晏腰瘦了,但大腿粗了一圈,根本买不到合适的牛仔裤。

投资升级后。

他又追求场面极限

《红海行动》为了一场戏,在漫天飞沙的荒漠中,一群人开着坦克,追起了龙卷风。

类型在变,题材在变。

但血液里却仍然流淌着老派香港电影的癫狂过火——

子弹和炸药,跟开了无限挂地往外甩。

打斗,就要逼出你所有的肾上腺素。

爆炸,就要地动山摇,恨不得把观众从椅子上震下来。

而在新片《紧急救援》中。

极限是什么?

除了救援难度,灾难烈度,Sir认为还有——

心理极限。

彭于晏在预告片中的这句台词值得留意:

因为我恐惧

恐惧什么?

又如何在多次执行任务时,与这种恐惧周旋?

要回答电影的这些问题,就必须先走进一群人——

03

中国救捞人

救捞人这个群体,对我们来说还有些陌生,有些遥远。

以至于许多人听说林超贤要拍这个题材时,反应是——

这有什么好看的?

救。

听上去总比“战”力度要弱。

但是这样吗?

预告片中,你能看到这些超级英雄般的举动——

如果是别人,你或许可以说是噱头。

但对于较真的林超贤,你不得不认真考量一番了。

事实是,救捞人遭遇的惊险,远远超乎想象。

这些真实的画面,绝不逊色于你所看过的灾难大片——

海上救援,看似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

但实际上,跟你我每一个人休戚相关。

普通人在海上遇难,几乎没有自救的可能。

冰冷的海水、稀缺的物资、知之甚少的求生技能……

迎接遇难者的是恐怖和绝望。

只有海事救捞人,能给他们带去生的希望。

不说远的。

2018年1月12日。

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和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号,在长江口以东发生碰撞,燃起熊熊大火。

事故发生后,桑吉轮32名船员失踪,长峰水晶号21名船员弃船逃生。

中国海上救捞系统迅速集中力量,赶赴现场开展救援。

任务之繁重,危险系数之大,你恐怕难以想象——

最先要做的,是及时搜寻、转移幸存船员,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然后,是用大量泡沫和消油剂,扑灭浓烟笼罩的油轮上的烈焰。

凝析油经燃烧分解会生成有毒烟雾,通过吸入、皮肤侵入等方式均会对人体造成中毒伤害。

风险可想而知。

各种难以预料的状况会接连发生,比如船体的复燃和变动的风向。

这是海上救援比发生在陆地上的救援更难展开、难度更大的原因。

而最让人心惊肉跳的,是4名救援队员登轮搜救的全过程。

船首大火已经被扑灭大部分,但仍然在不断燃烧冒烟。

不断挥发的有毒气体和恶劣的天气,又是必须克服的挑战。

救捞人员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气瓶,在废墟一般的船首步步为营,同时又必须加快工作进度,在氧气耗尽前离船。

稍有不慎,就是团灭。

登船之后,第一感觉是甲板非常灼热,周身被滚滚浓烟包围,船头不时发生燃爆,我们按照分工迅速开展救助工作。

救助人员卢平回忆当时情况说。

甘冒如此巨大的危险,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登上这艘燃烧多天的油船,为了什么?

两具遇难者船员遗体,一个航行数据记录仪。

——这次桑吉轮救援行动的全部成果。

只是为了将人的尊严和事件的真相,还给所有不幸遇难的亡灵和他们的亲友。

因为船已经燃烧了很多天,现场非常惨烈,也是第一次看到和感受到这么高的火和烟。在船上时只想着尽快完成任务。我们刚离开船不久,氧气瓶警报就响了。

参与了此次行动的徐振涛说。

《紧急救援》想表现的,正是这么一群时刻与死神交锋却又极易被我们忽略的、不可或缺的“可爱的人”。

在平日,海上救援者对普通人来说,不过是一份遥远的职业,一种功能性的符号。

而这次在电影里,观众有机会去看清他们藏匿于制服中的脸。

看清一个真正有血有肉、可知可感的海上救捞人。

是的,人。

比起轻飘飘说一句“最美逆行”。

《紧急救援》更想面对这群人奔赴使命时,内心真实的恐惧——

对死亡恐惧,才能理解生命的可贵。

对灾难恐惧,才会对自然心存敬畏。

只要是人,就会有欲望、弱点和牵绊。

如果可以,谁不想每天光脚晒太阳、舒服地摸鱼度日?

《紧急救援》中,也不吝于描写救捞人有温度的日常生活。

用意何在?

我们不要把救捞人当成超级英雄,也不要把他们当成无畏的机器。

英雄身上,同样有凡人的一面。

不仅要真动作,真道具,真场景。

水下30尺,实拍。

飞机失事救援场景里的飞机,是剧组专门准备的真飞机。

林超贤认为这很有必要:

我不想搭景,因为搭景很假,特别是对演员来说。如果场景是假的,所有人一走进去就能感受到了,演员就不能给出好的反应。

但更重要的,是真人性。

比起英勇激昂的口号,Sir却更期待看到这些“退却”的时刻。

只有当卑微存在。

伟大才更震撼,更动人。

提到林超贤,都会说他现在拍的是硬核爽片。

Sir不否认。

但,爽片也分档次。

低级的,只满足于用声色撩拨感官,用刺激场面娱乐身心。

走出影院,什么都不会剩下。

而高级的,会让你在畅爽之后,去咂摸、思考一点点什么。

《紧急救援》已显露出这样的气质。

中国海上救捞队,值得用创作去记录、让世人为之喝彩——

汶川地震,他们15天执行了37起救援任务,救出灾民和救援人员225人次,运送救灾物资13.9吨。

参与打捞世界最大挖泥船“奋威轮”。

参与14年世越号事件的打捞行动。

他们的牺牲和贡献,远比想象要大得多。

风吹日晒的严苛训练,惊涛骇浪的生死危机,还有冰与火的考验。

用血肉之躯保住你我的“安”和“全”。

而现在。

还有一个愿意较真的导演,和一群演员,沉下心来细细刻画这群形象模糊的救捞人。

他们是谁?

Sir想走近《紧急救援》去看清。

为了他们创造过的奇迹。

也为了长久以来,我们欠缺的凝视。

Sir只希望到那天我们能看到的是——

海上救捞人,值得。

《紧急救援》,值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顶级大片,今天终于藏不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sd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