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制定计划这件“小事”。
计划,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年初计划、每周计划、每日计划......
感觉“计划”正在慢慢攻占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刚刚开始使用拐杖的老人,其实不用拐杖也能慢慢走,但用了似乎是有些许省力,其实作用并不明显。
如果你的感觉与我类似,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可能并未掌握“计划”的精髓。
其实“计划”,并不是准备去做什么事,而是想要完成什么事。
这一点看似结果相同,都是达成了某件事,但是过程的体验感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准备去做,带有一种随意性,未达成似乎影响也并不大。
想要完成,带着浓浓的主观,扑面而来是满满的生命力和活力。
而聚焦“想要完成”来制定计划,我认为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目标的具体性、行动的明确性。
首先,我们来看目标。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观念,效果最好的目标往往具有“功利性”。
“功利性”一个在传统思想中并不算好的词,在计划制定中却发挥着积极向上的作用。
举个栗子,1个月读5本书是我们通常制定的计划,如果带入功利性,那么就应该设置1个月读完5本书后,在杂志发表读书笔记1篇并赚取稿费的目标。
其实,很多半途而废的计划,核心就是缺乏功利性,没有任何回报的付出注定缺乏后劲。
但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功利性目标的重点不能放在赚取收益上,而应该聚焦在如何自我提升上,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我们行动。
定好目标,接着就应该是行动。
关于行动,我认为重点应该聚焦在“清晰”和“拆解”上。
执行的动作必须进行有效分解,一个阶段只需一个动作,从而避免大脑自主思考,出现空白或负荷运转。
比如以下两个计划,1.晚上读5页书;2.早上7点开始,读《老人与海》第7页至13页。
明显第二个计划更具执行性,会让你的思想和行动更加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运载,从容进入到专注状态。
最后,在明确了目标、规划的行动之后,建议将计划贴在你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提醒和督促你落实执行,也可以借助一下APP软件,信息化提醒更具效率。
怎么样,希望今天的你也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