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死是不是很可怕的事情?”
你有没有被孩子问过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你会主动和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吗?你会回避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吗?你认为多大才适合和孩子讨论死亡?你的父母有没有和你交流过死亡?你自己是否想到死亡就特别害怕?你是否认为谈论死亡特别不吉祥,要严格忌讳的?你知道怎样和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
对死亡的恐惧,是我们一生最大的恐惧,每每想到死亡,我们都不寒而栗。但另外一面,正是对死亡的恐惧激发了人类巨大的发展动力,人为了对付死亡发明各种各样的工具,让自己更强、更大、更长寿、更舒服。死亡之路上滔滔大军,从未停止,在我们死之前很多人已经死了,在我们死之后很多人会跟着来,死亡之路也许是最不孤独,最不寂寞的了。
可是,死亡如此平常,为什么我们却如此害怕?
那是因为我们对死亡赋予了太多负面意义了,又认为它太神秘了,对它闭口不谈,让人臆想连篇。死亡是自然的一种现象,是一种规律,并不神秘;只是我们人太看重自身了,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片叶子,一只蚂蚁,当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不能死,不应该死。就好像那句话:“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其实,好人和坏人的生命都同属一个自然规律,所以好人早死,也不是什么不公平的事情,也不是什么不该发生的事情。其次,事情不公开,遮遮掩掩会增加人们的恐惧感。无论多大的灾难,只有呈现才有机会经历从痛苦到接受再到坦然的过程。
死亡教育的核心是尊重生命,不是说只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尊重所有的生命,当人的视野和格局越大,恐惧就会越少。尊重生老病死,臣服大自然的规律,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就不那么恐惧死亡,也不容易轻视生命。在心理疾病当中,疑病症是最典型的恐惧死亡的表现,特别害怕自己得了治不了的病,所以总是要不断地去证实自己是安全的,不断地检查,又不断地否定检查结果。 因为,无论怎样的结果都无法治愈对死亡的恐惧。还有一个病却经常求死,就是严重的抑郁症,这样的患者,常常痛苦到自杀,死亡对他们而言是更轻松的事情了。所以说,天底下,比死亡更难受的事情还是有的。
“李老师,我女儿5岁,现在经常哭,说害怕死。”
这是一个家长和我说她女儿的情况,孩子很难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成人的反应和描述去理解死亡的。例如,有个女孩,爸爸妈妈经常不在家,奶奶喜欢打麻将,有一回女孩睡了,奶奶出去打麻将整夜没回来,半夜小女孩醒了,哭到天亮。第二天开始,女孩就病情发作了,一到天黑就哭,特别害怕,发展到无法上学。当孩子独自面对巨大危险和恐惧的时候,就会诱发巨大的死亡恐惧。还有,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参加葬礼的,也不让孩子去看望生病的老人,其实这正是错过了让孩子认识生命的机会。陪伴孩子去看到生老病死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慢慢理解生命的过程。
“什么时候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是合适的?”
我对儿子的教育,是在两岁开始,是随时都进行的。接纳死亡和珍惜生命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越早越好。例如家里养的金鱼死了,我会和孩子说:“鱼的生命结束了,人的生命也会有结束的一天。”
园丁对树叶进行修剪,我和孩子说:
“树叶的生命结束了。有些生命是自然死亡的,有些是别人弄死的,被剪掉的树叶就是被别人弄死了”
“死了的树叶去了哪里?”
“可能会被埋起来,变成泥土,让小树长得更好。”
“那人死了会去哪里?”
“会回到天上去,因为我们原来就从天上来。”
“那让爷爷下来陪我玩,好不好?”
“回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我们来了人间,现在也不能回去。”
“那我想爷爷”
“你可以对着天,告诉爷爷,他能听到,但是不能回答你。”
现在有很多的绘本,也讲述死亡,和亲人的离别的主题,我认为很好。有一个故事,是死神陪伴一个小男孩,温和友善的形象,我读了很感动。以前,我们都是把死神描述得丑陋可恶,面目可憎,其实,我们想想,死神也许是另外的形象和心地。他是一位孤独善良的老人,他承受着世间最大的误解,从事着世间最艰难的工作,他忙碌却毫无回报,而他的工作室伟大非常有贡献的任务。有一次沙盘咨询,来访者摆出死神的角色,她说那是她最厌恶最害怕的,中间有许多的隔断,她希望死神不要来伤害她的亲人。我让她去描述死神的样子和心情,她生活的地方,后来,她觉得,死神也很可怜。对他的厌恶不满减少了很多,这也意味着她能更平和地面对亲人的生病。
当我和孩子说着死亡的故事,我会更加感恩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我会更加明白自己的日子要怎么过。只可惜,现在对死害怕、回避的,却恰恰是最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活着的时候好像从不怕死一样,死的时候又好像从来没活过一样”,这是很真实地写照。
孩子对死亡的态度,就是我们对死亡的态度。
“难道你不怕死吗?”
我曾经也很害怕死,但现在我只是害怕不得好死,如今怪病连连,医疗技术又日新月异,很多人体实验要做,所以我早已经从妄想人怎样才能不死过度到如何才能不枉此生,欢喜地迎接死亡。我不是宗教徒,但我非常认同死亡是一件乐事。试想,如果没有死亡,只有出生,这个世界哪里能走到今天?死亡如同出生一样,维系着生态的平衡,让无数的生物可以经历生命,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所以,有死亡才有新生,有死亡才有唯一的真正的公平。
如果你不懂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可以轻松地借助绘本,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你也会从中感受良多;如果孩子已经长大,请带他一起去探望生病的亲人,让他慢慢感受生命之轻,与生命之重;如果孩子已经初中,如果有朋友亲戚的葬礼,请带他一同出席,并和他深入的交流感受,缅怀故人,孩子会更懂得珍惜亲人;如果扫墓,祭祀,烈士纪念碑,一同前去,讲讲前人的故事。
死神和守护神一样,每天都在,不需要害怕,他很正常,对他微笑。
“妈妈,死是不是很可怕的事情?”
“死亡是我们重新回到天上做天使的方法,你觉得可怕吗?"
“爷爷在那里,对吗?”
“是的。将来我们都要去的。很久很久的将来。”
作者:李惠娟 广州交通技师学院资深心理辅导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