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服务设计
驱动型设计师的成长机会点——设计冲刺

驱动型设计师的成长机会点——设计冲刺

作者: 许晨BGM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20:28 被阅读97次


    经常听到身边的设计师小伙伴吐槽自己在团队没有话语权,存在感和价值感都很低,还时常受到来自老板、产品、运营、研发等多方的指(mi)导(zhi)意(shen)见(mei),每当这个时候想必每个设计师的内心一定有一群小动物奔腾而过吧~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来放大自身的价值,增强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呢?

    在回答上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设计师自身的成长阶段以及市场当前的需求,从内外两方面环境入手分析,才有可能提高我们的上升空间,增强话语权。


    设计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时期——修饰者

    这个时期的设计师主要负责产品页面和包装的美化工作,体现了设计师较为基本也是比较底层的价值。

    第二个时期——区分者

    处于这个阶段的设计师已经有了很多的设计经验,也会根据不同的产品打造专属自己的风格调性,他们更多的工作是在尝试赋予自身产品差异性。

    第三个时期——驱动者

    这个时期的设计师是站在行业的战略高度来思考产品,引领整个公司的产品走向,同时这个时期对于设计师而言是职业生涯最好的黄金时期,是个人价值体现以及荣誉感非常强的阶段。想必也是我们每一位设计师梦寐以求的阶段。


    市场需求——产品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尤其是在现阶段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曾经用户的表层需求已经被满足,创新俨然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法则

    企业的诉求同时也是对人才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具备全链路的开阔视野和综合能力,既要有洞察用户需求商业需求的能力,也要有用户体验的思维和视觉设计的审美能力,成为一个主动型的驱动设计师

    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驱动型能力,提高我们全链路的综合实力,我想,谷歌的设计冲刺或许能提供我们一个方法与思路。

    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尝试在部门内部推行设计冲刺的方法,目前的结果还不错,我们用了最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找到了产品的创新点,也因此激活了24%的新用户和沉睡用户,而且在合作过程中,同事之间的协作性大大加强,协同工作的激情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伙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这个方法同时也给设计师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深入的全程协同参与产品设计与规划,这样不仅在未来的设计侧更能深刻的理解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也可以有效地提升设计师的价值感,提高我们的上升空间。


    设计冲刺的方法实践

    一、含义

    概念

    设计冲刺是一种快速孵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理念。由Google Ventures(Google于2009年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寻找并帮助优秀初创公司)推广并发展,开始应用于硅谷初创企业产品设计当中,后推广至整个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公司也在效仿这种模式来设计产品。这个环节暂时去掉传统产出流程中的开发、发布环节,旨在提高创新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时间

    为期2~5天的密集型流程。

    人员

    一般由产品leader或者设计leader 发起组织,由5-7个跨领域的成员组成,他们分别为:设计leader(设计冲刺专家)、技术、产品、UE/UI、用研、客户经理等。


    二、设计冲刺的六个步骤


    1.了解:定义问题,明确目标。

    设计冲刺在一开始就需要每位参与人员充分理解这次工作的定义以及目标。

    这里用之前我做的一个项目举例,当时接到的上级需求是:基于现有一款toB的PC端产品做一个移动版的v1.0,并且能在2个月内完成开发的版本。

    在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问题,从用户需求产品目标两个层面去挖掘和理解用的真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a.听取专家分享——从市场、技术、用户、竞品,企业等多方面,全局分析当前形式。

    b.用户研究——面对面的深度访谈,采访用户痛点以及需求,记录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障碍(这里也可以是对竞品的使用)。

    c.内部讨论——H M W

      Can we do this?我们能否做这个?

      Should we do this ?我们是否应该做这个?

      How might we do this?我们可以如何做这个?

    我们试图用以上列举的各种方法 ,把表面问题尝试转化为本质问题。并且,通过此环节,我们全体成员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思想上的统一:

    冲刺目标——基于pc版,定义移动版v1.0,并且能在2个月内完成开发;

    冲刺产出——短期内获得有用户反馈的设计原型,降低错误成本。


    2.定义:定义需求,限定范围。

    在理解了目标和产出之后,我们紧接着就要开始定义本次工作的需求以及范围,因为对于设计冲刺来说,定义需求要比解决需求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定义需求?我们采用了以下的需求模型,即综合考虑好用、有用以及有吸引力三个方面。


    在此之前,设计师一般是拿到原型就开始设计界面,一头扎进细节中,却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正是在设计冲刺中,我们从项目前期就主动与产品以及用研团队一起理解和定义用户真实需求和产品设计范围。

    通过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熟悉业务和技术的过程,设计师就可以很好的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大局意识,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进而会带着这种理解融入到后期设计工作中。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自己从接受需求的被动参与变成以体验规划为主的推动者


    3.发想:独立且协作,高效创意设计。

    在我们的需求明确后,就可以发散思维,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了。

    这个环节成员的协作模式变成了独立状,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提的点子,快速绘制草图方案,然后分别论述自己的方案。

    这个方案可以是由一个人完整提出,也可以是相互结合后再调整。

    随后从每个人绘制的草图中选出最令人满意的方案。

    4.决策:团队决策,最佳方案。

    决策时我们会有一份判别标准,依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提倡不记名的单独投票,尤其注意的是,这个环节如果有决策者也参与其中,同时也有投票权的时候,决策者一定要最后投票,以免会影响在其后投票员工的心里波动。

    在最后,通过集体投票,决定出最好的方案,然后串联得票最高的方案,制作出用户旅程图。

    (图片来自网络,由于此项目为保密阶段,所以用星巴克著名的客户体验图代替)


    5.原型:原型和演示制作

    在此阶段我们就需要把上一环节制定好的用户旅程图从抽象想法变成具象化的,可用于用户体验和操作的低保证原型。

    这个环节对于设计师来说,可谓是十分有优势的,由于前期的深刻参与,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知晓产品设计的前后逻辑关系,以及功能支撑,并且由我们绘制的原型会更加清晰美观,更有利于用户的流畅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由于目前项目为保密阶段暂不做公开)


    6.验证:与专家&用户做验证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上个环节制作出来的低保证原型来进行验证测试了。

    需要找一些行业内的专家来做产品方向性的验证,以及普通用户来做可用性验证

    我们需要招募6-10名普通用户代表,观察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表情、动作,以及用后的感受和建议,同时统计出完成率和错误率。

    最后总结出最终的冲刺产出——有用户反馈的设计原型


    总结

    纵观整个设计冲刺流程,其实是一个从定义需求——提出产品方案——验证解决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发散——收拢,再发散再收拢,又发散又收拢的过程。如下方的双钻石模型所示(Double Diamond Model):

    为什么我要说设计冲刺是最适合设计师驱动上升的机会?是因为我们在前期的每个环节参与和整个研究过程中,始终都围绕着用户的需求、企业的目标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当我们带着这个思维方式再回到自己的设计工作中,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可以设计出更好,更接近用户更贴合产品的设计作品

    与此同时,我们与其他领域的同事协同工作,打破了彼此的分工隔阂,大家学会相互理解,也能更合理的发挥各自所长,这样对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大有裨益。

    当然,最主要的是培养了设计师的全局观思维,提高了自身的横向实力,自然我们就会有强烈价值感和成就感。

    设计冲刺只是多种工作方法的其中一种,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话语权的驱动型设计师,还可以有许多的途径去学习提升,比如最小可行性方案(MAP)增长设计强制创新等等方法,具体怎么运用和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条件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了。

    OK,鉴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是简述了关于设计冲刺的大概流程,及其对于我们设计师的意义。

    但是具体到每个阶段细节中,也会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要是大家感兴趣的话,日后我可以一一拆解每个步骤单独讲解。

    毕竟实践才能出真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一下设计冲刺这个方法,也随时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以下为我的公众号,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下,会经常分享有趣又有料的各种干货哟~

    再向大家介绍一个我每天都会学习的公众号,号称设计界的乌托邦,建议大家可当作随身锦囊,时时翻阅。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驱动型设计师的成长机会点——设计冲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vr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