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中,身处城市中的很多人,都曾来自梁庄。在他们的生命中都或多或少有着梁庄中的印记,他们有的已经回去,有的再也回不去。
文/余大满
一
《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姊妹篇,如果说后者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那么前者则是那些走出梁庄开拓者的历程。留守者和开拓者的结合才是一个更为完整的生命群体。
在本书中,作者梁鸿从梁庄出发,去全国各个角落寻找漂泊在这里的梁庄人。他们有的每天挣着几十块的工钱,有的做着小生意,有的甚至还成了某些地方的成功人士。他都有一个共同的故乡梁庄,但在漂泊中与故乡渐行渐远。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梁庄人的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还到过西班牙。他们在城市待的时间最长的有将近三十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旅。
在《出梁庄记》中,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作者梁鸿追寻着他们的脚步,来到他们身处的城市,与他们一一交谈,见证着他们生活中的点滴。
二
与《中国在梁庄》坚守故土不同的是,本书更多的是梁庄人漂泊行走的记录。在这里看到很多梁庄人或携家带口,或形单影只,只为能够在一座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和位置。他们有的人进入工厂打工,忍受着老板不公正的待遇以及有毒物的侵蚀;他们有的人拉着三轮车,随时躲避各种势力的盘剥;他们有的甚至进入传销组织,发展下线弄得倾家荡产。
在梁鸿的笔下,我们看到他们在一座座城市里的艰辛与拼搏,企图融入这里的渴望和无奈,以及对这里的绝望和乐此不疲。诚如书名《出梁庄记》,显然仿作《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一个个淳厚朴实的梁庄人要去“寻找奶与蜜流淌之地”,却没有“摩西”的指引,只是追随着时代的潮流。他们更多的是身不由己,或主动或被动地走上了寻找之路途,而他们对前途、对“奶与蜜”的希冀与盼望,大多落入了茫茫然的失落与锥心的痛楚之中。
在这个潮流中,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他们离开故土,披荆斩棘,落得遍体鳞伤而归,可当他们回到故乡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梁庄已经不在了。它变了新的模样,变得面目是非。“我只想离开。只想沉浸在这悲凉的曲调之中,以逃避我心中的悲凉和清晰的漠然。就像我和小柱,就像我对待小柱那样,我们血肉相连,却又冷漠异常。我终将离梁庄而去。”
三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忘掉哀痛的语言,就等于失去了原本的自我的一些重要成分。”对于像千千万万走出梁庄的人来说,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时代对这些人亏欠了太多太多,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无论是群起激昂的大跃进还是改革开放的大转型,身处农村的农民以及走进城市的农民工都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奉献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力量。他们贡献出自己的能量,承受了时代带来的痛楚,却享受不到一丝改革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时代的转型给社会带来了大发展,却没有给所有带来真正的利益,相反给他们带来了痛楚了无奈。我们都说人人生而平等,但他们的平等似乎等而下之;人人皆有寻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但他们的寻觅之途艰难得令人失语。如果说许多阶层或群体因遭受不公而发出不平的声音,那“出梁庄者”显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默默劳作,默默受苦,甚至默默死去。
这部作品尽力记录了在这样时代中,大多数出梁庄,走出农村人的生活。只能记录了,并没有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也许这所谓的方案一直就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什么真正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