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课堂上,一位非常非常焦虑的妈妈引起我的注意,她不断的重复自己遇到的困惑:自己的孩子总是和别的孩子抢玩具,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不抢。
因为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家长需要开启的学习模式经过一番交流后了解到,她有一个两岁八个月的男孩。之所以有这个困惑,因为邻居带着孩子来家里玩儿,刚开始时两个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可玩着玩着她的孩子就不再让邻居小朋友玩他的玩具。邻居小朋友玩哪个,他就抢哪个,两个孩子就在你争我抢中越来越不和谐。她就拿别的玩具引孩子,让他不要和邻居小朋友抢玩具,孩子根本不听,仍旧边哭边抢。她没办法了,就把孩子关小了黑屋。说刚关进去时还是哭,等不哭了就把他放出来了。问她孩子反应时,她说出来后就和没事人一样又去玩了。再问她,你有没有对孩子做什么或说什么,她说就告诉孩子不再和邻居小朋友抢玩具了,就把他放出来,别的没做什么。
因为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家长需要开启的学习模式这个家长,在处理和孩子的沟通矛盾时,使用的是“惩罚”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听”她的,按照她的逻辑和邻居小朋友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她似乎忽略了某些东西。
为了帮助她了解到自己忽略的内容,我们进行了角色互演。先是她扮演妈妈,我扮演孩子,然后互换角色。当我蹲下来作为孩子仰望着妈妈,总是让我不要抢玩具,再抢就要关小黑屋,我感觉好委屈,就想哭。当我扮演妈妈时,用了转移注意力、拥抱、参与游戏等方式,孩子仍然大哭大闹,感受到了家长的无奈。当我问这位家长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时,她仍然不停的重复:不管我怎么做,孩子就是哭闹,他就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才会停止。所以没有办法,就只好把他关小黑屋。
于是我问她:有没有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并拥抱他呢?她说没有,即便拥抱孩子也是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才可以。问她:平时有和孩子一起游戏么?她的回答也是没有。回到她今晚一直纠结的问题上,我又问她:你的孩子抢别的孩子的玩具么?她说不抢。那就是,她一直说的抢玩具,是在自己家里,和邻居小朋友抢自己的玩具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不会“分享”。又问:他不让别的孩子玩他的玩具有错么?家长一愣,邻居带小朋友来家里玩,就得让孩子把玩具给邻居孩子玩——这是她的逻辑。孩子不遵守面临的就是惩罚——关小黑屋。
从我们开始的交流,到角色互演的交流,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专制”。她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和孩子的沟通,就是让孩子满足她的要求或者想法。而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不爱分享就是错么?大人做的就是强迫分享和惩罚么?
一般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对自己的东西形成一种物权意识。觉得这个东西是我的,不能给别人分享。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自私的表现,其实这只是一种物权归属的练习过渡期。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家长在鼓励孩子分享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也许他有他的理由不愿分享,我们可以耐心的探究、引导。现在国际上有一股潮流,叫“Why share?”(为什么要分享),虽然不全对,但这给家长提了个醒,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要强迫。
因为有了“1”,后面的“0”才有意义,家长需要开启的学习模式我曾有篇文章专门讲,要保护孩子的权利。玩具是孩子的,他有权利做任何支配。我们家长不能碍于面子,让孩子失去权利意识,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意识。
教育的意义是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家长在育儿路上遇到各种挑战,都是帮助孩子成长更好的机会。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耐心的培养。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中告诉我们,要理解孩子,让“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贯穿我们的教育。
愿每位家长都能做好“1”,和孩子一起成长。
-----------------------
我是一名家庭教育讲师、FLES心理讲师、家庭系统教育倡导者,我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女宝11岁、男宝20个月,专注育儿、早教、心理、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收藏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