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12.11
1. 成果汇报---做了哪些事,时间
纵向:
横向:
2. 反思不足---有哪些和计划不符的事
3. 复盘---方案调整修正方向
4. 收获
2022.11.18——2022.11.30
1. 成果汇报---做了哪些事,时间
纵向:1)情绪课程的设计逻辑
2)李松蔚的认知思维课程笔记
3)<优越感>的学习
4)释梦的专业输出
时间:约三个上午。
横向:5)<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完并写了读书思考
6)<悉达多>的读书思考
时间:约一天。
重要不紧急:7)做了5套真题
8)教师准备-<讲好课这件事儿>
时间:三天。
不重要紧急:9)每天日更的思考,自省与感悟13篇
时间:每天坚持日更,每天20-60分钟左右的练笔,已经坚持日更51天。
10)每天坚持十五分钟锻炼身体
时间:坚持2天,30分钟。
2. 反思不足---有哪些和计划不符的事
1)时间不够准确精细。时间维度仍然较为粗放,每一件事都很大程度的拖延了时间,事情和计划仍然是做了但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时间成本。看了管理学书籍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因此需要更加精细的使用时间,比如每件事记录完成时间长短。
2)因为没有计划,因此时间截止后,完成的事情仍然会感到很少,与预期不符,因此详细写出预期,防止后续产生不足和悔疚感。
3)专业输出较少,也难以有系统,可见还需要训练。
3. 复盘---方案调整修正方向
1)建议计录每件事情的完成时间,记录两个时间(1. 预估时间 2. 实际完成时间)比较自己做事到底拖延在哪里。
2)做好计划,将十天的工作量做一个详细的计划。
3)专业输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有系统,以写书的标准去完成,提高标准度,而不仅仅是洒洒水,把知识链接成系统。
4. 收获
1)做的事情比上个周期更多了,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精确的自我管理策略。走在自我管理的路上了,虽然还有歪歪扭扭,但是我心坦然。
2)在自我管理上,也把紧急的事情开始做了,原来直面恐惧很重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22.11.3——2022.11.17
1. 成果汇报---做了哪些事,时间
纵向:1)在专业深耕上,学习了朱建军老师的解梦24节课,并将他的500个梦的意象解读的书看完了,做了笔记,并构思输出。
时间:读书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大概7天左右,课程学习了两天,持续时间是一天加一晚上。
2)输出1篇教育思考。12篇日常所思和一些对自己的要求(写作的简要、禁欲控制、做事训练、反思)
时间:每天坚持日更,每天20-60分钟左右的练笔,已经坚持日更37天。
3)积累了3个写作主题。
横向:4)整理了已有的学习资料(部分)找出管理方面,哲学方面的入门书籍可以观看与学习。
5)读了一本哲学书。另一本文学书在读中。
时间:文学书比较长,断断续续已经持续进行10个小时左右;哲学书两天完成。
2. 反思不足---有哪些和计划不符的事
1)时间跨度变长,原先预计10天反馈一次,这里将近15天,延迟将近一周。时间的统计上也比较粗,使用的是天,这就给了拖延或者完成任务上的太多弹性。
原因如下:从事务性打扰上来讲——孩子随时会打断;这几周一直阴天下雨,整个人也昏昏沉沉状态很差;到了周末老公回来两天会放假;
2)产出上比预计的要少,虽然原计划未做安排,但是结果明显低于预期。
原因如下:从任务的安排上,由于任务没有写的很具体,就存在很多变动,以及时间预估上的不准确,比如整理资料本以为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结果整理了一天;其次是横向事务的拆分不够细;纵向事务做的有点琐碎,不够丰富。
3. 复盘---方案调整修正方向
1)每天使用手机事务罗列,并及时打卡的方式提醒自己有目标需要完成;使用手机专注软件种树,统计时间,能够把时间密度具体到小时,有更强的反馈感。
2)将思维导图的任务细分,进入到方案2.0.
3)将周六周天作为休息阅读日,一个月反馈两次。
4. 收获
1)有了目标的催促,切实的做事变多。
2)每天的持续输出,让自己减少了许多无病呻吟,将创作欲变成一些切实的每日一更,日拱一卒。
3)逐渐的在肃清自己的懒惰,更多的去思考,禁欲。在修行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