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个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末了,家长突然说了一句:“谢谢汪老师!昨天晚上他突然跟我说,汪老师很好,很尊重我。”我思前想后觉得没有缘由。
因为尊重学生本就是我的常态,为什么他会在“那一刻”感到被尊重呢?
过了一阵,下午才意识到,前天在清算班级问题时,这孩子提前写了检讨跟我说老师能不能不在班上说,我没搭理他,只让他自觉站在教室后面。后来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调查。
“触屏笔是老师的教学用具,私自拿走不仅有偷窃的嫌疑,触发按键后也影响了上课秩序。”
“谁动了老师的触屏笔?自觉站起来。”呼呼啦啦站起来好几个男生,纪律委员竟然也在内。
“昨天刚强调上课不能迟到,今天上课谁迟到了?”副班长站起来了。
“强调过10分钟课间不打球,今天谁打球了?”正班长站起来了。
“放在讲台上的喷水壶哪些同学拿着玩闹随意喷水?擦黑板不在内。”学习委员站起来了。
接着,我让班长统计起立人数占比,男生在起立人数中的占比。
也许那一刻,在团队中挨批,不被点名,也维护了他的面子。
这让我想到,尤其是在集体中,如果我被点名说到某个问题,即使我有问题,一时间注意力也会由关注问题到倍感尴尬从而产生羞耻感。由此,我会在下一次的教育中,尽量不点名的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