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514]
。。ISBN: 9787552029185
。。内容简介。。
"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的教养。
从控制孩子,转向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带领整个家庭走上觉醒之路。
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游戏规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每一位父母都有能力培养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并在情感上与父母保持深度联结的孩子。但实际上,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被现代社会对养育子女的误解和自身内在的局限蒙蔽了双眼。
这本书因融汇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而充满洞见。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作者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实用性的引导。她向父母展示了如何更好地培养与孩子的关系,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自己;同时也带领父母踏上一段觉醒之旅,超越对为人父母的恐惧和幻想,进入更平静、更有同情心和智慧的状态。
•你可以结束教养子女中的所有纠结
•你可以学会为人父母却不用恐惧或焦虑
•你可以结束和孩子的冲突
•你能在家庭里创造亲密的关系
。。作者简介。。
"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
出生于印度,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她专注于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融合,为她的读者与客户展现了两个世界的思想精华。她是家庭动力和个人发展方面的专家,在纽约经营一家私人诊所。已出版的著作有《纽约时报》畅销书《父母的觉醒》《父母的觉醒2》。萨巴瑞博士曾在世界各地举办研讨会,并在TED、凯洛格商学院及各大公司、学校与家长团体发表演讲。
。。短评。。
#
书中很多观点还是值得学习的,就是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太少了,学会直面恐惧,学会不断的自省吧。
#
反复学习就能培养出好孩子吗 当然不能啦 跟孩子的相处不能太功利 自我的觉醒很重要
#
总结4句话:1.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家长自身的问题,家长自省的同时跟孩子共同成长。2.鸡娃不如鸡自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3.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管孩子淘气,内向,偏科,迟到,顶嘴,笨拙,还是聪明,可爱,好学,谦恭,出众。4.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争面子的工具,尊重孩子并给他提供必要的支持,人生之路漫漫,未来机会无限。
#
当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自由来发出他们真实的声音,而是被父母的条条框框所压住和湮没时,他们便会成长为焦虑而压抑的人。
当我们感到无助或焦虑时,都倾向于将这些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这时孩子就成了代罪的羔羊。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之把痛苦“投射”到他人身上,好让他人看起来他们是造成我们痛苦的原因。
我们的情绪越不成熟,孩子就越会表现出复杂的个性、不安的情绪,以及行为问题。
只有在孩子面前,我们才能表现得无所不知,拥有控制与独裁的力量。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种所谓的权威,其实只是我们内心软弱的象征,也许我们会重新认识自己的行为。
父母必须转移育儿焦点,从控制孩子转向支持发展孩子的体魄、情感和心智。对孩子的控制欲根植于我们的恐惧,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家长与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时间概念的冲突。家长们是以未来为导向的,关心的是如何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孩子们却相反,他们活在当下。大部分的父母子女间的沟通障碍都源于这个断层——一个享受着生活的每个瞬间,一个却关注往前走。
当我们的孩子被允许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日程安排推着走,他们天赋的智慧、真挚的愿望、自然的天性与兴趣都会被激活。这些宝贵的品质,根植于孩子们对生命奇迹的自然感知,以及对“生活是一场伟大冒险”的信念,而绝不是源自他们对“不努力就是浪费”的恐惧。
唯有学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以及自己倾向于如何表达情感,才能让自己恢复平衡和平静”。
忽视孩子自然发展的天性,把你的期望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做法,很可能会让你和孩子之间产生巨大的鸿沟。随着鸿沟越来越大,焦虑感会像洪水一样涌进来——不仅有你的焦虑,还有孩子的焦虑。
父母们对孩子的坏行为总是抓住不放,却很少去发现他们日常行为中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们太习惯于关注自己的负面行为,自然也会对孩子做同样的事。
拥有一个坚实的内心基础是避开他人的无意识投射的关键。
为人父母,一方面需要方法和策略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程度的成熟的情绪,才能有效而强有力地去执行这些方法和策略。简而言之,为人父母需要一生致力于每时每刻的改变和成长。
不要反对孩子的天性,而是去平衡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可以发展全面的个性,活出更完整的生命。
#
我们之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享受不到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觉,是因为我们没有与他们的原本样子沟通,去欣赏他们丰盛的内心,而是把自己的内心状态投射到他们身上。我们熟悉这种内心状态,因为它生于我们的内心,将其投射到孩子身上,给我们一种与孩子亲近的虚假感觉。我们很少能意识到,我们不是真正地在和孩子交流,而只是和我们的内心投射交流,那仅仅是我们心目中孩子的形象......鼓励孩子去做自己,独立于父母,这看起来会威胁亲子之间的亲密联系,然而,这才是通向真正的亲子联系的道路,因为只有独立的个体,才有能力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
引自 情感融合的陷阱
#
你希望孩子取得成功。这为什么对你很重要呢?如果细想,你会发现,这是因为你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恐怖的、互相残杀的地方,因此,你很担心孩子的未来。又或者是,你希望孩子受人仰慕,拥有某种或多种才华。这种期望的背后是什么呢?仅仅是你对孩子天赋的欣赏吗?还是你担心孩子融入不了社会,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极其平庸的,在世俗眼光中落后于大多数的人? 我们养育孩子所经历的诸多问题根源都在恐惧,这正是“自我”的特点。对孩子过分夸张的愿景、担心、失望,都来自恐惧。 那个常常在脑海中响起的带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愤怒的声音,并不是真正的我。它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生活应激反应,觉察到它的存在,便可以驯服它。
#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与你对着干, 从而你可以学习如何放手; 他不听话, 从而你可以学会聆听; 他有拖延症, 从而你可以学会欣赏静止时的美; 他老忘事, 从而你可以学习摆脱对于事物的依恋; 他过度敏感, 从而你可以学会理智; 他总是心不在焉, 从而你可以学会专注; 他敢于反抗, 从而你可以学会打破常规思维; 他感到害怕, 从而你可以学会相信宇宙的力量。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使你学会, 这一切不是关于孩子, 而是关于你自己。
#
这段,让我清楚了,面对别人的辱骂,为什么有的孩子不会把它放在心上,很快就忘了;而有的孩子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甚至产生终身的影响。
这就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否为它建立起了内在价值感有关;
这是因为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内在的自我价值感就已经被削弱了,导致羞耻感会立刻让我们感到熟悉,我们的心不假思索地就吸收了。假如我们的父母是觉醒的,羞耻感便完全没有机会在我们的情感中找到立足之地。当有人对我们说出羞辱的言论时,我们能够轻易地将它们从意识中抛弃,因为我们不会对它们产生熟悉的感觉。
引自 第6章 迷思之三:孩子有好坏之分
#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的自尊从这里来!
当孩子觉得被看见,认为自己有价值,并且觉察到他们是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而获得重视,他们便能感觉充满力量。 这种能量会转变成他们对所关注的事物的真正热情。 换句话说,他们本性的自爱会通过对生命的热爱显现出来。 孩子还小的时候,对爱、自尊和价值的感觉难免非常脆弱。 他们还没有机会大胆地爱自己和表达自己,这些自然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学会。 因此,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他们需要通过我们的反馈来认识到他们有极大的潜力去成功,也完全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 孩子能拥有多大的力量,是由我们如何看待他们、如何认识他们决定的。 换句话来讲,在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我们与他们的联系至关重要。这让他们确信,他们的存在是被肯定的。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他们的表现、偶尔说过的话,或行为的某些方面,我们将错过时机,不能完成此幼龄阶段父母的首要任务——帮助孩子加强内心的自我认知。 一旦自我认知没有建立好,他们便会违背真我,发展出一个替代的假象,即“自我”。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