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的人格,可以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尼采
他是20世纪最有争议的国企领袖
他是“亚洲烟王”是罪犯
他是王石口中最尊崇的企业家
他是褚橙的创始人
他就是褚时健,是超越时代的英雄
先进和品质
要说褚时健,得先说其祖父褚发珍
褚发珍的祖父出自军营
是从河南被征兵到云南,清末
被就地遣散后边在政府做保甲边务农
就此褚氏家族在云南落户扎根
褚发珍成了一家之主后,寻一块平地
开荒安家,家境逐渐殷实
至此这个村子有了第一户人家
也有了名字——矣则
1910年滇越铁路开通
褚发珍非常能干被法国人看中
负责监管部分铁路安保工作
随后一家人又移居到铁路边
褚发珍又捐了“监生”争取到乡长和团练
成为负责地方治安管理的乡绅
尽管在一个极小的地方
但褚发珍拥有了最高的财力和社会地位
矣则是中国最低级的行政单位
却在三市五县交汇处
加之滇越铁路穿过、南盘江盘踞
算是个交通发达的地界
褚发珍的小儿子褚开运是把讨生活的好手
早年在滇越铁路做木材生意、见多识广
1927年褚开运的儿子褚时健出生了
他仗义慷慨、心地善良,褚时健
自幼在南盘江畔长大,水性好、抓鱼本领强
抓了鱼,有的伙伴家没有油
他便在自家悄悄拿油给别人
年底依然悄悄拿自家钱给伙伴过节
这一切自己母亲知晓却未责备于他
因此他一直跟母亲感情甚好
褚时健幼年常在滇越铁路上玩耍
在他幼小的眼睛里这不是一条简单的铁路
而是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未来,是希望
他看到贵族的米其林火车开过来,那精密的铁轨
上乘的外观,让他看到了物质的另一种精良
他从铁轨边捡起从车窗扔出的一个铁制饼干盒
那般精致的物品,爱不释手、小心收藏
生活环境和家族传统形成的成长空间
使褚时健濡染了许多优秀的品质
具有了同龄人所少有的眼界
对幼年时期的褚时健来说,若褚氏家族给予
他的是一种自力更生的勇气、敢为人先的先进精神
那么滇越铁路给予他的就是一种
对物品精良品质的追求
这些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
洞察和规律
1942年日本人对滇越铁路进行高强度轰炸
褚开运不幸被爆炸掀起的气浪击中
一年后离世,此时褚时健15岁,他突然对生活
有了新的理解,为了帮助母亲并照顾弟妹
他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烤酒坊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日子愈发艰难
烤酒坊成为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烤苞谷酒分泡苞谷、蒸苞谷、放酒曲发酵、
蒸馏、发酵五个步骤,对于15岁的褚时健来说
每次都要把700多斤的苞谷一袋一袋扛到120多个
发酵的瓦缸,并非易事
之后苞谷泡软还要紧赶着上甑子
看似简单地蒸煮,但蒸上十多个小时
要保证缸里水不能断,灶里火不能停
蒸到一定阶段,要对苞谷进行搅拌
由于母亲要负责一日三餐、下田,弟妹们又小
所有的活计都落在了褚时健一人身上
褚时健深知烤酒关乎一家人的生计
丝毫不敢怠慢,但他也不是个鲁莽的人
他算了一下时间,每次添水加柴的间隔
正好可以倚着墙根睡两个小时,稍有动静
立马醒来,三番五次后形成了自己的习惯
半夜母亲来看,见他有模有样地添柴加水
蒸笼上冒着白气,对他做事彻底放心
母亲和褚时健之间言语不多却很有默契
艰难岁月中母亲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
耗力气蒸完苞谷后要拌酒曲、发酵、密封糖化
最后蒸馏出酒,做酒师傅教了褚时健方法之后
他认为可以做的更好,师傅说发酵要关门
他想应该是温度问题且冬夏不同,几次三番
他发现靠近门缘的糖罐比靠里的糖罐出酒率
明显低,为此他把灶糖里带余温的柴放到铁盆
盆端到门缘的糖罐边上,使得环境温度一次性升高
很显然,别人家是三斤苞谷出一斤酒
褚时健是两斤半苞谷出一斤酒,冬夏一样
褚时健烤酒从来一次也没烤糊过
据他自己讲:自己是给家里挣钱不是随便搞搞
他每次烤酒都要拿个本记录数据,像700斤原料
大概要1500斤柴 、两斤半苞谷出一斤酒的话,
苞谷需要卖多少钱、柴多少、酿出的酒要卖多少
请小工挑到集上要多少,一笔笔记得清清楚楚
从小养成的做事方法和特点深刻影响到之后的褚时健
他讲:搞物质生产,成本核算和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要;
什么事都要先搞懂,不懂就先向别人学习。
一座冰山漂浮在水面,有些人只看到水上的部分
而有些人却能看到水下的境况
做事的眼光就是对待这块冰山的态度
生活中90%的人看到那外露的10%
只有10%的人能看到暗藏的90%, 这就是洞察的能力
就像考古学家,地层表面空无一物时经过精密测量推理
可以精确地下每个部位的文物以及它们的属性
这套富有科学推演的逻辑,表现在做事上就是洞察规律
的能耐,规律它永远匍匐在最底层,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
并利用它,就像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
洞明就是看透并运用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最深邃的规律
觉悟和坚定
褚时健见母亲辛苦便辍学回家
每天忙着烤酒、卖酒、照顾弟妹
闲来便去抓鱼补贴家用,后寻了块地
琢磨着种些果树,日后可以有些收入
此时和他要好的堂兄弟们已经在昆明城读书了
他倒不是不羡慕他们而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
自家的生计上,想着这辈子把弟妹养大
在这片土地上把自家生活过好就够了
这时,在西南联大读书的堂哥时俊回到矣则
专程规劝褚时健去读书,此时他并不知道堂哥
已替他在一所私立高中——富春中学报了名
褚时健后来回忆说,堂哥告诉他作为男儿
不要只盯着眼前几亩地几口饭
国家非常时期,多了解大事才能做大事
褚时健听了幡然醒悟,随后母亲也大力支持
母子俩没日没夜烤酒、逢集便去卖
总算攒够了褚时健第一学期的生活费
在昆明读书的第一学期,褚时健有很大热情
成绩也非常优异,学习之余他便到街上逛
看到龙翔街车水马龙、古建林立
省城的气派一下子在他心里高大起来
随后他和堂哥商量去最好的中学——龙渊中学读书
堂哥也表示同意并做了推荐
褚时健到了龙渊中学,很是痛苦因为
管理极其严格而且必须午休,午休时
睡不着、睁着眼会立马被老师拎出去
当褚时健养成午休习惯
多年后十分感谢这一制度
褚时健在龙渊中学有很多机会接触西南联大的老师
他被这些老师的学识、谈吐、方法深深折服
所以经常和同学去西南联大找这些老师交谈
除此外他还常和在联大读书的堂哥
堂哥的同学——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一起读《新华日报》
那鼓舞人心的语言、大家对内容的各种辩论
让他激动不已,1945年褚时健开始固定参加各种活动
和党组织有了正式联系
1945年12月1日,“一二·一”事件爆发
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全国哗然、局势紧张、每天都有坏事发生
1948年中,上级组织通知褚时健迅速转移
龙应台说每个人都是一滴水
一滴水怎么知道潮流的方向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说: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
即在他年富力壮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褚时健在省城昆明
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坚定不移地奋斗
他是多么幸运,而这份幸运也是他自我寻找
自我坚定的过程
青年时期的褚时健
利他和均衡
回到家乡的褚时健又接受组织任务
帮助同志渡江,之后便加入了山中游击队
由于抢法精湛、能力突出
被曾任龙云护卫旅连长的李国真看中
被提拔为指导员,在李国真眼里
一向沉默寡言的褚时健其实特别会跟人打交道
由于队伍中各色人员都有,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人员很难统一管理,时不时就有人溜走
褚时健作为指导员,首先了解大家的想法
常跟人聊穷苦大众的劳苦
聊未来的社会主义、聊将来的美好生活
结果再没有人逃跑了
云南解放后,褚时健被派往地方负责征粮工作
由于国民党部队对人民强行征了一次粮
农民的抵触情绪很大
各县区、各分队的征粮工作举步维艰
而褚时健是个例外,他不像有的工作组
强制征粮,更不会与人发生争执与动手
他说无论什么时代,基本人性都还是要的
他找来农户、带组员量地、查人口、计算该交数量
完事了便说留足你们一家口粮、该交多少斤
人若再抵抗他就跟人讲形势政策,最后再不然
只能讲我来留够你家口粮,交上该交的
明天若其他征粮组来拿着枪要你全交,说罢
褚时健前脚离开,农户后面便把粮交了
褚时健做任何事情都能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里这是公仆精神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服务精神,能够照顾到
利益各方的诉求,把利益均衡放在原则核心
在当今时代我门何尝不缺乏这种服务意识
亚当斯密讲:追求利己的过程就是利他的过程
在现代商业社会,只有我门提供有利于他人
和社会的劳动所得,得到别人和社会认可
我门才可能得到回报,在利己中蕴涵着利他
利他也就靠近了利益均衡
赤诚和良心
1954年——1958年
褚时健被调往玉溪地委机关工作
在前往县区检查时,一位校长做报告
批评名单上高频率地出现“马静芬”三字
褚时好奇一个女同志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于是他调来档案,看到马静芬是银行家女儿出身
但是看到照片上眉清目秀的模样
褚时健有了好感,于是便对其深入考察
后来无论是把马静芬调往最艰苦的
支教县,还是条件最好的玉溪中学
马静芬都做事干净利落、原则性极强
于是褚时健鼓起勇气,约马静芬来自己办公室
两人隔着两个解放初期的大暖水瓶
一场靠声音传递的表白拉开序幕
马静芬觉得褚时健人品不错,稳重又踏实
随后二人结婚,不久女儿褚映群出生
莎士比亚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
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
更不是死硬的强迫
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基础上的
20世纪50年代的爱情透过外表直指灵魂
那般赤诚那般简单却又那么弥足珍贵
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上级指示右派比例为5%—10%
玉溪地区政法系统共600人
各级单位报上的竟160多人,远远超出指标
其中不乏褚时健深深信任的战友、同事
他深知有些人只是提提意见
就被打为“右派”实在冤枉
他跟领导提议并一减再减
古人曰知其不可而为之,褚时健
在巨大压力下做了最大努力
为了阻止邪恶为了拯救正义
他要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良知
褚时健一家
务实和创造
1958年,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褚时健
因未领会一位专员以权谋私的意思
而被打成了“右派”,之后便开始了农场的生活
褚时健所在的红光农场地处沅江峡谷,严冬时节
依然酷暑,他住的是四面通透的临时工棚
荒草重生、毒蛇虫害肆虐,褚时健一次得了疟疾
差点在此丧命,危急时刻被自己曾帮过的故人相救
农场里的气氛沉闷,到处都是抱怨、悲观的声音
褚时健也曾痛苦,但他更是一个务实的人
他每天耕地、种菜、喂牲口、砍柴做饭
起初他把自己交付给繁重的劳动,后来
他就告诉自己也劝慰别人莫要生气要找事做
他就是一个闲不住且不能浪费时间的人
人民公社期间吃“大锅饭”
农场的伙食越来越差,到后来每人只能盛半碗粥
褚时健便向领导建议把上交完国家留下的甘蔗
自己炸糖,于是褚时健便独自搬去了炸糖和烤酒的
半山去住,炸的糖一部分给农场
一部分拿给附近村民交换些食材
褚时健琢磨着把原有设备改造
又把甘蔗渣按老法子烤出了酒来
平日里他还带着人去附近的河里抓鱼
晚上熬上一大锅鱼汤,把大家伙都叫上
在他住的地方他自己开了一片菜园
养了一群小鸭,交够集体的就是自己的
马静芬曾说褚时健这个人不论到哪里都能
把生活搞好
叔本华说人生有两大事无法逃脱:痛苦和无聊
而褚时健却选择用务实来对抗痛苦和无聊
他要做的是在时间中留下价值
在持续的做事中呈现意义,他的眼中没有太多
昨天和明天,他只盯着今天,用勤劳和智慧
创造出无悔的今天、丰盛的今天
正如李笑来老师说做时间的朋友
亲民和乐天
1963年褚时健携妻女到新平县曼蚌糖厂
任副厂长,这是个多年亏损的企业
工人散漫、工资拖欠、厂领导只关心“阶级斗争”
褚时健挑着几个不像样的木箱子家当到厂后
先是观察了一个月、找出亏损的关键
再改进技术,一年时间企业传来爆炸性消息
纯盈利8万元,之后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第二年纯盈利20万、第三年接近47万
三年后糖厂迁去了戛洒,“文革”开始了
但十年间褚时健只专心在“斗争”背后
抓生产,糖厂业绩依旧节节日上
骄人的成绩逐渐使小企业成为当地行业佼佼者
褚时健十分重视产品质量
也乐于与农民、土地打交道
他认为出糖好必须原料优质,为此
他从工厂抽调工人指导农户科学种植甘蔗
农户忙不过来时又派工人去帮忙
有的地因为车开不进去很多甘蔗被浪费
褚时健从工厂申请费用为农户修路
他深知傣族人爱酒,便把糖厂用甘蔗渣
烤的酒当奖品奖给当地傣族农户
他勤于往田间跑,喜欢看庄家长势
甚至在田间炸糖点中暑
褚时健接到“五七指示”后 看到国家允许
自己生产的若干产品可以和国家等价交换
带领职工养了300头猪,三年后
一头就两三百斤,食堂可以一周吃上一次猪肉
带领职工在河滩上开挖菜地,弄出了十几亩后
把猪圈里的粪施到地里,长出了水灵灵的蔬菜
最后厂里食堂菜多的吃不完,就便宜卖给职工
在戛洒的16年,对褚时健来说下河抓鱼
是一件极其快乐的事情,可以和自己的儿子去
也可以和职工带着渔具去,游泳、洗澡
总之有山、有河、有人情
戛洒是褚时健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自然的纯净和人间的真情
是这世上最珍贵的财富
褚时健
卓越和智慧
命运的风帆总是不在人的掌控之内
1979年党组织决定把褚时健调离糖厂
于是秋天褚时健举家来到玉溪卷烟厂
70年代的国企玉溪卷烟厂糟糕透顶
利润年年亏损、职工生活十分艰苦
产品积压、口碑极差、人浮于事、关系复杂
1980年初,褚时健带玉溪卷烟厂的香烟参加
云南大规模香烟评吸会,评委当场评出“辣、苦、呛”
这三个字深深刺痛了褚时健的尊严
回去之后,褚时健去找了云南党委书记
要了尚方宝剑,有了权即刻大刀阔斧地改革
褚时健用了三年的时间整治领导班子
嚣张的、摆架子的、偷奸耍滑的、敷衍的
甚至常给他自己穿小鞋使绊子的干部
统统被撤掉,严格统一管理纪律
接着整治设备,亲自上马改进技术
高效率指导职工进行旧设备维修
之后对职工住宿条件进行改进
申请资金领导职工盖新宿舍区
由于无法掌控室内具体大小
接后的七八年总是不断盖新楼
褚时健凭着一腔热情和强大的个人魅力
渐渐把乌烟瘴气的玉溪卷烟厂扶上正轨
也赢得了人心,有了威望
褚时健每天几乎四五点就到厂里,按他的话是去
发现问题,之后想到解决方案,最后找负责人说事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褚时健改革分配制度
让工人劳动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内部竞争
革新设备,外汇贷款261万购置英国MK9-5卷烟机
和广东人做辅料串换,当时中央政策相当保守
褚时健实施的每一项革新几乎都触碰了雷区
但是褚时健更大胆的尝试是贷款2300万美元
进口国际一流生产设备,要知道当时的外汇是有限的
他几乎把云南省连着贵州省的外汇都用了
1984年褚时健从美国考察回来有了烟草“第一车间”的想法
他想美国烟草如此精良源于原料优质
于是要建自己的专业烟草供应地
这下惹恼了烟草公司和烟草专卖局
他作为一个中间环节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采购和销售
这样两方联合起来告他,他毫不示弱,与领导谈判、斡旋
最后把烟草公司和专卖局都并入了自己的烟草生产系统
半年后其他两方分得利润对褚时健啧啧称赞
为管理好“第一车间”褚时健派出专业技术队伍
辅导烟农进行农业指导,细致到烟草的株距、施肥结构
收获日期等,土生土长的褚时健对农民、土地
有着天生的亲切感,为了烟草长势给村里公费建工路、开水渠
施化肥,为了扶贫指导自己故乡矣则也种植烟草
为了扶植当地小企业,把辅料生产外包给当地民营小厂
1987年玉溪卷烟厂向国家上缴利税7.63亿,
1988年11.9亿,1989年是20.3亿
成为行业领先
褚时健带领的玉溪卷烟厂并未因此就停下脚步
他说:要趁热打铁,好上加好
他又一次次与体制较劲争取国企自主销售和定价权
带领卷烟厂管理层做金融投资布局并建立海外基地
帮助众地区卷烟厂改进管理和技术
工厂自己拿出36亿建立关索坝新厂
1992年上缴利税已是32亿
1994年职工每月工资1000多元
90年代我国著名烟草研究科学家朱尊权
邀请美国烟草专家琼斯和华裔科学家左天觉做鉴定
两位当场宣布:玉溪卷烟厂烟叶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
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
此时玉溪卷烟厂已经超过日本,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烟王”
用智慧追求卓越是褚时健骨子里透出的霸气
钝感和谋略
1995年3月中纪委接到检举信
河南三门峡发生投机倒把情况,案件牵扯马静芬弟和妹
8月褚映群因同样案件被带走
9月马静芬被带走
12月褚映群在看守所自杀
褚时健由此以来人生第一次失态痛哭
1996年12月褚时健被扣押
1998年12月云南省高院开庭
以贪污人民币四百零三万、港币六十二万
判褚时健无期徒刑
律师马军愿为推动中国法制甚至不惜
牺牲自己为褚时健辩护
马军与法庭讨论了三个问题
中国企业家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
国有企业和企业家的经济地位
马军陈词:
褚时健17年来为国家缴税800亿
个人工资每年平均4.7万 不足利税千万分之一
全部工资不如市场经济下一个明星的出场费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家合理分配问题?
由此他提出趁1999年新中国50周年特赦褚时健
但法理无情
更可叹的是全国掀起国企领导待遇大讨论热潮
朱镕基总理大笔一挥彻底改革国企领导低待遇局面
法理无情人有情,褚时健在监狱期间
每天都有人来看他,矣则的乡人、厂里的职工
曾结交过的华侨、帮助过的烟厂老板、社会名士等等
不是送钱就是送吃的
由于他年事已高监狱允许他有两公里的活动区域
他在监狱后山散步时发现一户给人家,就去跟人聊天
一次聊得高兴了还把人家的鸡给炖吃了
人家还说他做的辣子鸡好吃
褚时健有个弟弟也常去看他,弟弟跟他讲自己
包地种“冰糖橙”他来了兴致
自己再散步时已经在丈量橙子的间距了
1999年马静芬被允许回家
因为“投机倒把”的罪名在新刑法已经不存在了
2001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褚时健刑期减为17年
2001年褚时健糖尿病高危期,允许回家
2003年保外就医再次获得减刑
2004年获得假释
褚时健从回到家,家里从来都是宾客如云
褚时健身上有一种钝感力,除了对工作、技术
情义敏感之外,他的神经似乎是那么笨拙、驽钝
恰是这份顿感力保护了他,避免了心力的无端耗费
人生到了古稀之年、锒铛入狱、身败名裂是何等悲凉
可褚时健没想那么多,他只想着总要有点事做
他是具备战略家的谋略的,深谋远虑又脚踏实地
在自己生命的时区不疾不徐
褚时健和王石
气魄和雄心
褚时健到家后各种疾病接踵而来
病情好转点他就闲不住,就是想做事,谁劝也没用
七十五岁常坐车往返于城市之间、县区之间
因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加之了解了“冰糖橙”
因此选择大规模种植这种水果
此时结交过的朋友、名流纷纷倾囊相助
还说不要借条,可褚时健一一打了借条
在哀牢山新梁寨子承包了2400亩地
可是水源缺乏,褚时健就花好几个月考察河流
最后投资138万搭建设施引水南恩瀑布
并沿棉花河承包多个鱼塘作为蓄水池
引进“冰糖橙2号”新品种,种下24万棵树苗
褚时健在哀牢山荒山野岭间盖了个简易房
作为自己的办公和休息室
他经常自己翻阅农业科学种植的书籍
土地板结,他就根据数据研究土壤结构
最后在鸡粪、草炭、糖泥中加入烟梗调整
改进了土壤也改善了橙子口感,
为提高产量,褚时健自学和琢磨剪枝技术
并严格推广,几年间每课果树挂果量由
3-4公斤上升为40-50公斤
褚时健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
把每亩140棵的果树砍为每亩80棵
眼看要挂果了没人舍得砍
褚时健就奖金补贴农户,砍一棵奖40
从2002年动工到2007年
褚时健把借的钱已经全部还清
2009年果园产量达到4000吨,盈利破千万
到2014年销售额一亿多,纯利润7071万
股东们第一次拿到分红
2012年褚时健拓展褚橙基地
2015年扩大为7000亩
农户800多户,行政、营销、技术人员100多人
褚时健在褚橙基地引入工业管理理念
实行现代化契约经营,八十多的褚时健有时
一边输着液一边给员工们发糖
他无论任何时候都注重员工福利待遇
在刚起步阶段农户因为生活艰苦经常开溜
褚时健就给每家盖起了农房,每家给拓两亩地
2004年每家每月工资400元
2014年每家一年最低的已是五六万
2012年电商发展成熟,褚橙试水互联网
凭借个人故事和过硬的品牌质量一炮走红
曹操吟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等豪言壮语用来形容
褚时健是再准确不过了
有的人越活胆子越小而褚时健是越活气魄越大
王石三次拜访褚时健用巴顿将军的话形容他: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登到顶峰的高度
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褚时健与老伴马静芬
建构和价值
一次王石与褚时健谈论人生困厄时期
褚时健只是云淡风轻地说:改革嘛,总要付出代价
面对这个国家几十年的曲折进步和漫长变革
每个人都会焦虑,通常会出现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今天所有麻烦都是昨天导致的
应该推倒重来,必须革命,这是破坏型人格
令一类较理性的人则认为目前一切困难
都是进步中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他们更愿意从建设性角度提出方案
这是一种建构型人格,很显然褚时健是后者
但他不仅提出了意见还屡次以身犯险
与旧体制交锋、最后自己也作出了牺牲
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
吴晓波讲到一次自己去中欧商学院采访88岁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见到老先生与几个年轻人
在校园樱花树下交谈,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
此般景致着实令人动容,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吴晓波说年老之际仍然还可以和年轻人长时间
交谈,理解他们的语言、跟得上他们的思维
让人觉得你是个有营养、有趣味的老人
这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2017年褚时健已经90岁了,俨然阳刚十足
和王石聊天,依然是五年十年之后的事情
有人用麦克阿瑟将军的名言形容褚时健: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这并不准确,褚时健从未凋零也不会凋零
他代表了一代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和尊严
这种精神属于滇商更属于中国
他执着于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这种
简单朴素道理的实质让褚时健超越了时代
让他在任何时代经营企业都能获得成功
作为企业家的褚时健,战胜了时代
耄耋之年的褚时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