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推理和原著IP的《心理罪》并不是一部合格的悬疑电影,但这与主演李易峰无关,我反倒认为,虽然演技依然稚嫩,但在廖凡、万茜等实力派演员的帮衬下,李易峰较好的完成了角色塑造的任务,甚至要好于预期。
改编大IP,尤其是功成名就的系列小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同为难兄难弟,邓超带着阮经天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明显要好于廖凡带着李易峰的《心理罪》,但也就是好一点,离及格还远。
为何《心理罪》“两兄弟”都折了,这是个有些玄学的话题。再看近两年的《嫌疑人X的献身》、《记忆大师》和《幕后玩家》,还真不如同为2017年上映的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单说评分最高的《记忆大师》,全靠匠人陈正道的严谨工整,以及黄渤和段奕宏的精彩演技撑着。
悬疑电影是个有门槛的“技术活”,光靠堆投入、堆明星是不行的,靠的还是细腻扎实的剧本、优秀的剧情把控和节奏完美的剪辑。
《心理罪》并非一无是处,某些地方十分前卫、大胆。引入平行宇宙、反派的超级“变身”药剂、心理描述的视觉具象化等方面,让观众眼前一亮,随后,问题就出来了:为何我看的是一部炫酷的科幻片,而不是写实的推理破案电影?
《心理罪》最大的问题,就是主创根本没有想清楚什么是推理破案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颠覆式改编。结果看起来还是那个原著《心理罪》的人物和关系,但故事内核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首先,在表现方式上,推理探案是写实风格的作品,到不了美剧《犯罪现场调查》、《犯罪心理》和好莱坞经典《七宗罪》的高度,《重案六组》总该能达得到。在《心理罪》中,为了突出人物和反转剧情的需要,主创刻意的玩弄表现手法、控制故事节奏,这其实是一种自杀式行为。
其次,在剧情推进上,要有立得住的动机和清晰明确的犯案过程。犯罪动机能够解释剧情为什么这么安排,犯罪过程是犯罪实施的关键要件,体现出疑犯的性格特点和准备工作,破案者只有从动机和手法两方面进行推理,才能让整个案件浮出水面,整个剧情才能说得通。
但在《心理罪》中,李易峰饰演的关键人物方木,基本上完全是以“心理画像”的方式断案,虽然看起来漂亮、顺畅,听起来入情入理,但仔细分析,却缺乏事实的支撑。
问题的关键就是,《心理罪》舍得花费大量篇幅来塑造角色,构建人物关系,甚至在不多的片长里,加入大量追逐、打斗的戏份,但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破案过程中的前期铺垫、线索收集,最终造成了方木的推理结果,犹如一下子“蹦”出来似的,而且还超级准确。
请记住,“心理画像”是一种辅助侦查手段,抓人要凭真凭实据。没有大量的铺垫和细节支撑的结论,犹如没有立柱制成的空中楼阁,观众都觉得不可信、经不起推敲,整个故事自然就立不住。
此外,《心理罪》在人物塑造上犯了“个性有余、层次不足”的老毛病。
李易峰饰演的天才侦探方木本来是一个注意细节、重视推理、心理敏感的人,特别是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心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回头去看李易峰,虽然情绪表现出来了,却拿捏的不准,这固然有演技经验不足的原因,但全片瞎忙乎的导演也难辞其咎。
反观廖凡饰演的是身经百战的老刑警,在片中除了给方木捅娄子、关键时刻亮拳头之外,就几乎没有太多的发挥空间,除了对去世父亲的回忆那场戏,整个角色都陷入功能性的泥潭里。
不能单纯的说《心理罪》是一部烂片,但主创过于沉迷于以往的熟悉手法,缺乏对推理探案题材的研究,是本片失败的本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