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人公用背对的方式拒绝谈话,所以当他想要去谈话的时候,他会停下来手中的杂活,然后转头把镜头引向他所看的另一方向。
所以当给到女儿和给到妈妈的时候,就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在刚刚的一个段落里面,本来是从妈妈在质问爸爸,可是怎么转换到两个人的冲突?
我们看到景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刚两个人都是中景,逐渐的递进到了近景。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看这样的片子的时候,会觉得他们是不是拿着机器跟着一个人拍?通常不是这样拍摄的一定有精巧的设计,包括演员的走位都是非常精巧的。
好,我们看到在整个段落里面,通常拍摄男主人公的时候,镜头是会带上女主人公的后背,而拍摄女主人公的时候,男主人公要么是不在画面里面,要么是从画面一闪而过。
当然这首先取决于男主人公不断地在做一些动作,而女主人公始终是在想跟他探讨。
可是这样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当我们拍男主员工的时候,我们好像是从女主人公的眼睛里看到的感觉,男主人公总是这样的一个状态,他内心里充满了愤怒,他不愿意去听道理,他不愿意真的从理性去考虑。对吧当我们给女主人公的时候,镜头就没有那么接近于轴线,反而比较客观。我们看到的是女主人公的状态,
所以大家能够理解这个视点的变化吗?
男主人公的时候是接近于女主人公的视点,给女主人公的时候是观众的客观视点。所以导演在拍摄这1段的时候已经带有了这样的倾向性,他想要观众体会到的是女主人公也觉得男主人公是不可理喻的,而观众会同情女主人公,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女主人公的表演的细节和他的内心,更愿意从他的角度去思考。并不是让观众从一个客观说看夫妻俩在吵架,导演是有倾向性的,他要让观众感觉到我们是在帮女主人公跟男主人公吵架。
我们在自己的大量的拍摄之中,很少会考虑视点的问题。视点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会在潜意识里对观众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段正反打,尽管也带上了男主后背。给男主人公的时候和给女主人公的时候区别是什么?您现在看看男主人公占画面最多不过一半。可是我们看到给女主人公的时候,女主人公是站在画面的中间,所以你自然地就会从潜意识里感觉到好像我更愿意相信女主人公的话,或者我更愿意重视女主人公的表演。片中也通过了大量的这样的遮挡,去让人物的隔阂变得巨大,用了很多次的门里门外这样的设置。
冲突最强烈的一次就是男主人公与怀孕的妈妈的丈夫之间的争吵。一个进主观的视点马上给一个主观视点的反应镜头。那个主观视点是有角色的,是谁是女主人公的主观视点。
我们看到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没有台词,但是这样的镜头设计就会让我们更在乎女主人公内心新的感受。所以为什么它能够把微妙的人物的内心细节去放大?这些视听的技巧占了很重要的比重。
有时候。主观视点。客观视点,主观视点和客观视点之间可以在同一个镜头之中的发生变化。我们说机器的位置没有变,可是当人物走过去之后变成一个客观视点。我们不知道摄影机后面是谁。
当这一段争吵过去之后,变成了门里、门外的这样一个设置。两个人的冲突用一扇门挡住了之后,这种张力反而更强。我们看到当这个男主角想要冲入室内的时候,门提供了一个表演的支点,让两个人的隔阂不用通过打斗就能建立起来。还有一个段落是男主人公到女主人公父母的家里去找他,两个人始终以门内、门外的形式进行交流,他们的隔阂在逐渐的加深。
当然我们说化解隔阂怎么办?当男主人公走进室内的时候,我们能想到他们可以拥抱他们,可以谅解,但是他们始终他都倚在门的外面,所以门里、门外这样的位置设计对我们建立冲突是非常有效的。
以后我们可以留意在很多的影片里面,这样的门里门外的设置可以推广开来,窗里窗外可不可以一层屏风,可不可以甚至隔着一张餐桌,可不可以?隔着一个柱子可不可以?
所有的这些我们所能想到的建筑的设计都可以帮我们来制造隔阂、矛盾,增强冲突。所以在一次别恋里面,我们除了要了解视点与视角,了解主观视点与客观视点,还要充分地去学习和理解他如何设置人物的动与静。
你可以去罗列一下在影片中所有动的演员,他们都做了哪些动作。这部片子的所有的生活动作细节,几乎可以帮助大家在以后的创作里面各种类型的影片里面给演员制造动作。我们为什么看到有些片子觉得演员演得特别的假,演员的表演是其一,导演是否有给演员表演的支点,给他充分的动作的细节,这是考验导演的功力。
另外我们还了解到,门里与门外的调所能建立的隔阂与矛盾。在这部影片里面还用了大量的技巧,综合来说,他用的最多的技巧就是对比,动与静的对比、性格的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