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定计划,魔兄下午跟魔嫂去齐纳影城观看了《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巨幕3D,票价每位30元。
魔兄订的场次是17点25分,正赶上饭点,观影的人很少。跟魔嫂坐好的时候,电影还差5分钟开演,影城这座能容纳500人的大厅,稀稀落落地坐了不到20人。这让魔兄心底很是为票房捏了一把汗:这才上映第二天,还是周末,看电影的人就这么少,看来票房不会有什么惊喜了。虽然《毒液》总票房也不高,可人家国内票房毕竟超过13亿了。
《神奇动物》是JK罗琳给《哈利波特》系列写的前传。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2016年上映,当时影片中有很多新奇的元素,让魔兄很是惊喜,连续看了两遍,一直期待着续集赶紧上映。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两年。
撇开电影本身不谈,只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耗时两年才推出第二部,实在失策。像魔兄这样当年看过两遍《神奇动物在哪里》的人并不多,可两年后的今天,魔兄对第一部的印象只剩下了片名和几只动物。所以,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这就是一部新电影,第一部的票房和号召力都已经浪费掉了。
当然,魔兄并不是《哈》迷,所以不能排除有另外一种可能:在哈迷这个群体里,这部《格林德沃之罪》正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心水之作。果真如此,那就另当别论了。
电影片长134分钟,比昨天看过的《毒液》长了近30分钟。可总体观影感觉方面,魔兄却觉得像是长了一个世纪。原因有二:
一是影片冗长,节奏缓慢。
近几年来,得益于魔兄严格的观影筛选环节,他已经很久都没有遭遇到看片过程中昏昏欲睡的感觉。可恰恰这部被寄予厚望的电影做到了。
影片前两个高潮部分结束后,魔兄很快开始犯困,数次强忍着没有闭上眼睛,但整个人已经非常迟钝,好像屏幕上的一切,都距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毫无关系。
影片还没结束,观众就不知不觉地从电影情境里跳出来,是任何商业大片的大忌。
魔兄猜想,全片节奏缓慢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在于3D效果不佳,造成观影疲劳。这应该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另外,这部《神奇动物》的色彩和元素都偏向黑暗,远远超出了魔兄的意料之外。持续的阴暗压力,也会造成身心疲劳。
二是加戏加料,类型转变
魔兄在看电影之前,对《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设想的关键词是热闹、新奇、放松。毕竟,主演有德普,有裘德洛,怎么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看到一半儿,魔兄发现,JK罗琳似乎在探索新的风格,居然硬生生地加上了感情戏码。可感情戏,真的不是罗琳大神擅长的领域,写来笨拙吃力,角色刻画也严重跑偏,以至于魔兄误会了整场电影。建议罗神还是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多给大家带来奇幻体验就好。
说完槽点,再来聊聊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特效超强。
全片开场第一个高潮特效出现时,我就知道昨天高度称赞《毒液》的特效,还是有些坐井观天了。本片虽然很多镜头缺乏想象力,但特效本身实在炫酷,称之为年度最佳视觉效果,毫不为过。可惜全片看下来,特效的风格和色彩稍显混乱,或者说,风格不够鲜明,层次不够清晰。看起来有些“热闹”,有些虚浮,有点为了特效而特效。
第二个优点是约翰尼.德普的台词。
德普大神在最后一段高潮部分的演讲,表现出强大的台词功力,完全可以作为英文演讲的范本进行学习。魔兄甚至由此想起当年推崇备至的《闻香识女人》里艾尔.帕西诺那段长达8分钟的经典台词。这种超强功力,非常年苦练而不可得。当年《剪刀手爱德华》一言不发,《加勒比海盗》诙谐戏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温馨动人,再到今天《格林德沃之罪》里的慷慨激昂。德普大神用多变的角色,不同的诠释,一样的敬业精神和极强的专业能力,让魔兄再次清晰地看到“任何人的成功,一定有内在的必然”。
总体推荐指数:83(满分100分)
适合观影人群:男女老少
画面美感:9
主演颜值:9
放松指数 :10
故事情节:8
制作水准:10
观后情绪 :8
荷 尔 蒙:7
整体节奏:7
影响持久力:7
看了又看指数: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