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项目化,在完成项目并表达项目成果时实现跨界,才是跨界教育的真谛。
•打破学校的围墙,让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课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无边界教育。
对于儿童来说,世界是整体的,并没有什么学科区分。10多年前,我曾经提出过:“课程,即儿童眼中的大世界。”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强调课程的跨学科综合,跨越学科边界的教育,还原一个完整的世界给儿童,而不是用人为的学科分野给儿童片段的甚至是支离破碎的世界。
但是,在一个已经习惯了学科分割的教育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甚至儿童读物,都潜在地受到分科方式影响,要想跨界,何其难。
有一个笑话,某校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语文教师讲《小蝌蚪找妈妈》;数学教师让学生数一群群蝌蚪做加法;科学教师教青蛙的繁殖;美术教师教画小蝌蚪;音乐教师教唱有关青蛙的歌曲;体育教师做什么呢,教蛙跳!他们认为,这样各学科就整合起来了,实现了全学科跨界。
实际上,这种对跨学科的理解相当机械和教条,令人嘀笑皆非,已经违背了学科跨界的初衷——还原一个完整的世界给儿童。如果还是有关青蛙或蝌蚪的内容,不如让儿童对池塘里青蛙和蝌蚪的生活状况做深入的观察,然后用科学、文学、艺术、表演等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其中自然会用到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而且学习活动有深度,丰富多彩。当我们把学习活动项目化,在完成项目并表达项目成果时实现跨界,才是跨界教育的真谛。
除了跨界教育,还有一种是无边界教育,但它的源起与跨学科边界无关,而是指互联网时代,随着慕课等发展带来的突破时空阻隔,男女老少都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在网上学习交流的新型教育形态。这种无边界教育形态在我国开始出现雏形,比如边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上视频观看名校教师的授课,本校教师做作业练习的辅导,两者各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有些学校还真的见到了效果。
但我所理解的无边界教育比互联网带来的无边界更宽广。比如,我所在的学校紧邻一座漂亮的公园,我们把课堂搬到公园,带学生观察湖面翠鸟的生活,观察昆虫采花蜜,观察竹笋的生长,研究不同地形中植物受环境影响的状况;我们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甚至商场上课;我们还可以应用AR/VR技术,让学生在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中穿越到恐龙时代、穿越到地心、海洋、黑洞、宇宙中上课,不断跨越物理与时空的边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打破学校的围墙,让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课堂。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无边界教育。
跨界教育,帮助儿童认识整体的世界。无边界教育,帮助儿童突破教室和学校的限制。两者互补,相得益彰。
《中国教师报》2016年11月0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