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成茧 30年后成丝

作者: 寺外小老虎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21:48 被阅读0次

我想到的题目是《30年蚕茧终成丝》。 说给翘歌听,他说不如30年前成茧,30年后成丝, 我就采纳他的了。

36年前我们从省城来到开发区的时候,这里一片荒凉。在规划的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只有长江新村的九栋住宅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平房的食堂。

办公楼路北是武家庄,向东千米之外是张宝湾, 与张宝湾距离最近的是两栋通用厂房,向南是红卫,向西是戴戈庄,长江新村就建在荒地里。

机关干部,工勤人员加上企业干部总共不到300人。 人员主要来自老市区,少部分是从外地调来的。老市区的人离开繁华来到这荒凉之地,能享受到的待遇就是每周三午饭后坐班车回市区,周四上午回来上班,周六午饭后再回市区。

我们单位就我一个从外地来的,在他们回市区之后我留在办公室值班。所谓值班,也就是接听电话。了解情况的都知道开发区周三,周六下午不上班,所以上级机关很少有电话来,待在办公室也无聊。

家就在跟前,上下班五分钟的路程。这里没有文化活动,没有街市, 晚上吃完饭也就待在家里。周三,周六,周天大部分人回市区了,常住的只有几户人家。所以白天晚上都非常的安静,尤其是夜晚, 静的让人不敢出门儿。

小孩子更是觉得无聊。那时学校也不象现在这么多的作业,孩子唯一的乐趣就是看小人书和漫画书,所以每次去市区书店就是买书。

有一天放学孩子拿回来一片桑叶,上面有几个小蚂蚁一样的蚕宝宝。本来说是几条,结果过了几天就好多条了。 有了蚕宝宝,我们就有了采桑叶喂蚕的忙碌和乐趣。

首先要找到桑树, 我们把周边的山沟转了个遍, 在张宝湾村西的大沟坡上发现了几棵小桑树。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深沟,下到沟底往上一看还挺高的呢, 沟坡上大部分是碗口粗的刺槐树。 一条大沟把张宝湾和长江新村割裂开来, 每次来采桑叶下到沟坡,因为太安静,所以感觉有点瘆得慌。

三龄以前的蚕吃桑叶很少,到了四龄就开始多起来,这几棵小树的叶子就不够吃了。 我们把搜寻的范围扩大到戴戈庄村东, 这里一条应该是人工挖出来的几丈宽的排水渠道。 渠道的两边全是白杨树,东边的渠堤是人行土路, 路边有一丛一丛矮矮的桑树条子, 像是人工种的。

找到了桑叶, 不用为蚕食发愁了。 蚕长到五龄的时候, 家里的好多空间都被它们占领了。 这时候才知道什么叫蚕吃老食, 撒上一层叶子只听到唰唰的声音, 一会儿就剩下了叶脉。 再撒上一层, 又是唰唰的一会儿功夫, 连细的叶脉也消灭了。 老桑叶叶片厚实,它们吃起来是最过瘾的。 每当这个时候,晚上要起来几次,给它们加叶子, 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看起来非常的可爱。

很快,通体透亮的蚕宝宝开始寻找 做茧的地方。 小时候看到过生产队养蚕, 他们是用小麦稭做蚕山。 我找不到这样的东西,便把白纸裁成正方形,再卷成一个小喇叭,用浆糊粘起来, 再把它粘到纸板上,把透明的蚕宝宝放到喇叭内。 这个方法还真是挺好,蚕宝宝很顺利的在里边做茧自缚。 我们完整的见识了蚕宝宝吐丝做茧的全过程。

这一次收获了大概有300多个蚕茧, 个个儿都很厚实, 因为蚕在生长的过程中没有缺食。

这么好的蚕茧,不知道怎么处理。 这里没有养蚕的,所以也就没有收购的。 把蚕茧装在塑料袋里,放到冰箱冷藏里了。也许是温度低,也许是冷风吹, 总之,这些蚕茧没有出蛾, 蚕蛹在里边儿被风干了。

1991年中达化纤公司在紧邻管委办公楼的东侧动工建厂, 1993年张宝湾作为开发区第一个村庄改造的村子, 由马濠运河西侧即现在的长江商厦位置南移0.5km, 村民全部住上了楼房。 村西那条南北向的大沟被夷为了平地, 大体位置应该在太行山路以东。

为此我还写过一篇题为《蚕茧犹存,桑沟不再》的文章。

从长江新村搬家的时候,不用的东西都放到母亲家了。 那包蚕茧也跟随母亲从孙家沟搬到了武夷山, 直到今年彻底把母亲的房子腾空,才又看到了那包蚕茧。 原来雪白的蚕茧, 被30多年的烟火熏染的泛黄。 拿起一个茧子在手里捏一下,还是很硬实, 摇一摇,蚕蛹碰到蚕茧的声音还很清脆。

有一天在西门口看到做蚕茧被子的一对南方来的夫妇, 我问他能不能加工蚕茧, 女主说可以,但你要把里边儿的蚕蛹拿出来, 还要把蚕茧煮到松软, 能顺利的抽丝才行。

以前听母亲说过她在娘家养蚕,抽丝剥茧的事儿, 知道煮蚕茧时要加碱, 加多少就不知道了,那时候只是听听而已。

我回家拣最好的蚕茧煮了一锅, 加了一点点碱面儿。 不断的试着剥茧里边的蛹, 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关了火。 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捞出一个蚕茧一点一点的拉抻开, 把在里边儿待了30多年的蚕蛹拿出来。 实在是太烫了,又不敢往里边儿加凉水, 怕把程序弄错前功尽弃。 好像母亲说的,他们姊妹也是趁着热乎气儿抽丝的。 煮透了的蚕茧还好说,有的没煮透, 往外剝蚕蛹很费事。 有的蚕蛹是完整的, 有的大概在里边儿就碎了, 要把碎了的蚕蛹一点儿一点儿的剥离出来, 实在不太容易, 又怕留在里边做成被子太遗憾,  因此蹲在厨房的地上弯着腰,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的把残蛹抻抠出来。

那时想到了缫丝厂里的女工, 她们也是在热气腾腾的生产线上摆弄蚕茧。 想到此竟噗嗤一声笑了, 我和她们可不一样,她们是为资本家做苦工, 我是为自己玩儿,在玩中体会了那么一丢丢的热, 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好容易把第一波蚕茧鼓捣出来了, 晾干后拿了十来个给做桑蚕被的女主看, 她说煮的不到火候, 不蓬松的部分抽不出丝来, 让我回家再煮。

接受了第一次的教训,第二锅的数量减少, 让蚕茧均匀的浮到水面上, 又浸泡了两个半小时,这样煮的时间不用那么长,煮好了相互缠绕的也不会太厉害, 操作起来相对的容易一点。

还有这两年高成本养蚕的一点茧子也一起加入其中了。

所有蚕茧都去蛹晾干之后, 原本的蓬松又回缩成僵硬, 我担心机器拉抻时断丝, 又一个茧一个茧的抻拉到蓬松。

拿去加工时,女主给我一称刚好半斤, 又买了他的两斤半加起来是三斤。 蚕茧放到他的机器里, 从入口把茧铺平,滚了几圈, 拿下来的就是一整张蚕丝棉了。 铺到他们的大案板上, 也就20来分钟,一床丝棉被就做成了。

用翘歌的话说"三十年前成茧,三十年后成丝。"他妈妈没他大的时候养的蚕, 现在给他做成了蚕丝被子。

泡在锅里的蚕茧 去掉蚕蛹的蚕茧 晒干后被抻拉蓬松的蚕茧 加工蚕茧的机器 把加工好的蚕丝从中间剪开

相关文章

  • 父母的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俗话说得好,30年前看父敬子,30年后看子敬父。就村里面,30年前房子没有住的,吃不上饭的人家...

  • 我的前半生

    30年前,我还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30年后在别人眼中我已经成了一位成熟稳重,有韵味的中年女人。30年弹指一挥间。...

  • 30年前和30年后有什么区别

    30年前,人见车躲;30年后,车见人躲。 30年前,儿名叫狗子;30年后,狗名叫儿子。 30年前,学校都收费,收费...

  • 东北大实话三篇

    抖音看到的东北大实话,你认为说的对吗? 1 30年前生个儿子多高兴多自豪啊,你看看30年后,那你生儿子都累成狗了。...

  • 30年前30年后

    30年前城市的人都戴金项链,30年后农村的人戴金项链,30年前买肉都选肥的,30年后买肉都选瘦的,30年前姐妹长的...

  • 涉光成蝶

    10月30日,10:30分。 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一个关于残蛹破茧成蝶的时刻。 痛么? 沉默的深渊里面,淹死了...

  • 三十年的重逢

    偶然的,被拉进了30多年前的中小学同学圈子。 3 0多年前,在一起读书,30年后,再次重逢。激动、感动之余也有一丝...

  • 谢振远|30年前和30年后喝酒的区别

    谢振远|30年前和30年后喝酒的区别 一、30多年前喝酒用小盅,慢抿细品,喝的是感觉是享受;30多年后喝酒用茶杯,...

  • 计划

    好好计划,等着破茧成蝶。让梦想变为现实,让阳光驱散阴霾。 背四级词汇:每天30个,坚持 每天...

  • 致过去,致将来

    人生的前30年把自己活成孩子,30年后成为一个与你并驾齐驱的贤惠的妻子,一个慈爱的妈妈。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年前成茧 30年后成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uo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