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月10日梁启超先生在清华演讲时,谈到学生自修之三大要义。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梁任公思想仍熠熠生辉,大学生与社会人士均可借用也。
(一)为人之要义;(二)作事之要义;(三)学问之要义。
节选片段:
第一为人之要义。古来宗教哲学等书,言之已不厌其详,唯欲作一概括之语以论之,则反省克己四字,为最要义。反省之结果,即人与禽兽之所由分也。生理作用,人畜无异焉,如饥而思食,渴而思饮,劳而思息,倦而恩眠。凡有血气,莫或不尔。唯禽兽则全为生理冲动所支配。人则于生理冲功之时,每能加以思索,是谓反省。反省而觉其不当,则收束其欲望,是谓克己。如饥火内煎,见有可食之物,陈于吾前,禽兽则不问其谁属,辄攫而食之。人则不然,物非所有,固不能夺,即所有权乃属于我,亦当思所以分惠同病之人,此道德之所由生也。《论语》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又曰而内自省也,又曰内省不疚,皆申明此反省之要义。凡事思而后行,言思而后出,此立身之大本也。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亦因其具有此种能力,唯必思所以发达之而已。
人之主体,乃在良心,须自幼养成良心之独立,勿为四支五官之奴隶。身奴于人,尚或可救,唯自作支体之奴隶,则莫能助,唯当反省克己而已。
第二作事之要义。大抵各人之所受用,固自有其独到处,未必从同。若鄙人则以(精力集中)四字,为作事之秘诀,以为必如此,其力乃大,譬诸以镜取火,集径寸之日光于一点,着物即燃,此显而易见者也。凡事不为则已,为之必用全力,乃克有成。昔有一文弱之孝子,力不能缚一鸡,父死未葬,比邻失慎,延及居庐。此子乃举棺而出诸火。此何故?精力集中而已。语曰:至诚所感,金石为开。又曰:想之思之,鬼神通之。李广射石而没羽,非无稽也。即以最近之事言之,蔡公松坡,体质本极文弱,然去年在四川之役,尝四十昼夜不得宁息,更自出其精力,以鼓将士之勇气,卒获大胜。非精力集中,岂能及此?盖精力与物不同,物力有定限,而精力则无穷。譬诸五百马力之机器,五百即其定量矣,精力则不然,善用之则其力无限,此人类之所以不可思议也。《论语》所谓“居处恭,执事敬”。
曾文正谓精神愈用而愈强,愿诸君今日于学业上,日操练此精神,而他日任事,自能收效矣。
第三学问之要义。勤也,勉也。此古圣贤所以劝人为学之言也。余以为学问之道,宜先在开发本能。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苏格拉底曰:“余非以学问教人,乃教人以为学。”此即所谓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所成几许,求其在我而已。若求学而专以试验及格为宗旨,则试验之后,学问即还诸教师,于我无有也。然则若何?曰:当求在应用而已。譬诸算学,于记帐之外,当用之以细心思;譬诸几何,于绘图之外,当用之以增条理。几百学问,莫不皆然。若以学问为学校照例之功课,谓非此不足以得毕业证书,则毕业之后,所学悉还诸教师,于己一无所得也。例如体操,学校之常课也,其用在强健身体,为他日任事之预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