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思维
大脑就是一台会自动计算的机器

大脑就是一台会自动计算的机器

作者: 良大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20:27 被阅读370次

    我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涉外知识产权代理公司。

    当时的工作,需要极高的英语水平,对于一个只过了四级的我来讲,非常艰难。

    因为都是和国外客户英文交流,英文的贫瘠马上显现。

    我报了一个夜校,老师是当时业界很牛的一个人。

    当时我请教她一个语法问题,她告诉我,成人学英语,不要纠结语法,只能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没什么捷径可走。

    语法其实只是别人帮你总结的规律,对于成人,又不需要考试,实际用处不大,只有多练。

    因为大脑就是一台会自动计算的机器,你提供的参数越多,它越会精准计算,你甚至不用刻意总结。

    你睡觉时,它在帮你计算;你吃饭时,它还在默默帮你计算......

    后来,我按她的方法,大量阅读英文和写英文段子,1年后,水平果然提高了不少,也适应了岗位要求。

    我以前的文中,曾提到过一个自创概念:“浸泡理论”。

    意思是指,你在一个领域只要浸泡的够久,不断吸收强化,你自然会出众。

    其实就源于这个英语老师的说法。

    鉴于此,我在某种程度是比较轻视方法论的,这一点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也受到了不少吐槽。

    但是,我亲身实践成功的事,为什么要自我否定呢?

    就拿写作这事儿,我真没系统的学习过,只是经常读别人写的好文章,自己持续输出,再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对比,还要了解读者的反馈......

    日复一日,仅此而已。

    你说方法论有用吗?应该有,但作用真的不大。

    但是,如果我要开个写作班,方法论的作用就大了。

    我总不能告诉学员,写作的秘诀就是:天天写,天天看,勤比对,常反馈。

    这一共12个字,我怎么向学员收钱呢?

    所以,如果开班,就一定要方法论至上了,比如标题的38种起法、时评文的16种写法、自创金句的9种招式、素材收集的22种渠道、内容结构搭建的9种技巧:积木式、花瓣式、拼图式、咬合式......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我胡想的框架,但是你要让我填满这个框架,估计三天时间就能完成。

    毕竟,我在写作领域浸泡了这么久,实践了这么久,只需要把这些实践碎片填到这个框架里即可。

    对于一个初学者,学到这些框架有用吗?

    当然会有点,可以帮你了解写作的整体脉落。

    但你要说学完就能写出好文章,我是断然不信的,你仍然偷不了任何懒,需要大量的实践工作。

    不仅仅是学英语和写作,阅读也是如此。

    之前有篇小随,我放了一张照片,是本月要读的书。

    很多读者留言,问我是如何能读这么多的,我相信也多少有点质疑的成份。

    其实,当你阅读量够大时,你就能学会阅读,这有点意思吧,在阅读中学阅读,其实就是这样。

    就拿那堆书来讲,其中有2本小说、2本记叙文、2本观点随笔,2本哲学书、4本知识类干货书。

    小说和记叙文,有趣味性,夹杂的观点少,读起来更本不用停顿,我一般读得很快;

    观点随笔都是独立成篇的,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我随身会带一本,3分种就能读完一篇文章。

    干货类书籍,我的目的是开拓视野,也会读得比较快,大概了解到这本书主要讲什么,哪些内容能和我的实际工作结合。

    这类书读完,脑中就会打个标签,知道这本书重点在讲什么,核心篇章是哪个部分,在需要应用时方便找到。

    比如OKR这本书,如果我有培训任务,需要OKR的部分,我就知道这本书那些内容会帮到我,制作课件时,可以把这些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

    所以,干货知识类书,我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大概2天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一本。

    最难的是哲学类的书,比如《丹尼尔·克莱恩哲学随笔》和《世界观》,因为你时不时要停下来思考。

    不过,前者读起来还是轻松很多,后者难度就大些。

    所以,那一堆书,对我来讲真正难啃有,就那一本:《世界观》。

    这也是我搭配的结果,有的书轻松当做休闲,有些书难读当学习,这也是一种劳逸结合吧。

    所以,你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而不能一上来读一堆难啃的,那还不把你累死。

    关于读书的速度,就更和之前的阅读积累有关了。

    首先,大脑会自动匹配熟悉的内容,这对阅读快慢有很大影响。

    就算那两本略难一点的哲学书,里面也有很多内容,在其他书中读到过。

    这种情况下,我只会看这部分,有没有新观点出现,如果没有会,便会一眼扫过。

    大脑作为自动计算的机器,会自动匹配,遇到熟悉的内容,会自动加速,遇到陌生的东西才会停下来。

    所以,当你阅读量越大,等于数据库越大,匹配到的东西就越多,阅读速度当然就越快了。

    其次,大脑会自动拆解结构,这也决定了阅读的快慢。

    我没有特意选择,只是随意翻到手边一本书中的一页。(如下图)

    这一页,你会花多少时间来看?

    我大概也就是2秒时间,便会翻过,但是还知道它要表达的内容。

    特意把读到此页的感觉固定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段说那么多(我画出来的就是主干句),就说了一件事:运动高手的成绩,不仅来源于高强度训练,还有其他因素。

    第二段纯粹是过渡,没什么意义。

    但是,我在读的时候,没有刻意的理性分析,段落的主干到底是什么,这段到底是不是过渡。

    这种对文章结构的解析,是在不自觉中发生的,阅读的快慢,也是这种解析的反馈。

    你可能觉得我说得有点神,可真的是这样,也许就是长时间阅读的浸泡,大脑能自动识别,会对核心文字比较敏感,仅此而已。

    呃,小随写的有点长了,金牛座的固执又一次体现,总想把一件事从头到尾说清楚......

    让我们来强行总结一下,“浸泡”是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凡事你投入的时间越长,频度越多,大脑会自然的储存和计算。

    当然,这还要有一个前提:你必须通过应用和强化来优化计算路径。

    就像我读书,一个强化方式就是写书评,一本20多万字的书,要写成几千字的书评,就不得不考虑那些最核心的东西。

    也许读书时的自动解析能力,就和这种强化也有很大关系。

    -END-

    请关注公众号,经常会送书

    大脑就是一台会自动计算的机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脑就是一台会自动计算的机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v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