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了菜,忙完了活,这喜事的宴席也就接束了。
草草吃点饭,这时家主和我商量个事。都是邻居,彼此都很好,这是他妹妹出嫁。在我没进学校前,她也当过教师。后进了供销社,自己处了个对象。是商量叫我明天同其他几位,一块送新娘。四个伴娘,也就是送轿的,俗称压轿的。他队里两位劳力,连本村开拖拉机的司机和我,共八人凑一桌。面不辞人,只好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将嫁妆装上拖拉机。新娘坐在车头,其余做车厢内护嫁妆。五十零拖拉机,70年代初,那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品。一个村庄也不见得能有一辆两辆,有的也只是12马力小型拖拉机,或个别手扶拖拉机。大小合起来,一个庄能有三五辆就很出名了。个别的村,连手扶拖拉机也没有。
新郎家地处马陵山下大王庄,那年代,除国防路是沙子路,乡镇路都是土路。且路面窄,只能走单车,如遇双向车辆无法躲让。好不容易到了村头,忽然从庄里,连打加扭的来了一伙秧歌队,都是妇女扮的,将轿车引进村,到了新郎家门前停下来,将陪送的嫁妆,一样样一件件搬进家。
这时,许多小朋友突然围了过来。后来才知道是群小学生,听说来了拖拉机,没见过,由老师带着就来了。这么多小学生围着,看这摸那。几个跑到车头前大喊大叫,快来看呀,是四个轱辘的! 一下都围了过来,左看右看,连蹦带跳。大半天,才好说歹说,叫老师带走上课去了。
这村多数是回族,厨师是两个好胖好胖的中年妇女。喜事上现宰杀了一头牛,主菜都用牛肉,配其他鸡鱼青菜什么的,猪肉忌用。席宴很好,第一次吃回族做的菜,觉得很新鲜,味道也不错。根据习俗,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席地一罢,酒足饭饱,高兴开车回到了家,将一切向女方娘门作了汇报,这桩喜事,就算圆满结束了。
有诗为证,正是:
回汉两家结婚姻,你来我往一家人。
各族人民大团结,生活幸福辈辈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