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阮阅有一首《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赵家姊妹,合昭阳殿。 因甚人间有飞燕? 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更江北、也何曾惯见。 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 向尊前酒底,得见些时,似恁地、能得几回细看? 待不眨眼儿觑着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大意是,赵家姐妹赵飞燕和赵合德,皆蛮腰善舞,美貌过人,要出现的话应该是在汉成帝时的昭阳殿里呀,皇后和宠妃嘛,怎么会亮相在眼前的宴乐场合呢?千年前的古代佳人当然不可能再世,只身旁的这位芳名赵佛奴的官妓舞姿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当初的“飞燕拂柳”(“飞燕”之名即因其舞姿轻盈如燕而得名,“杨樱赵柳”之来则因其柔腰如柳,“杨樱”指杨玉环口似樱桃)想必也不过如此吧。佛奴芳名,尽道色艺双绝,独步江南,可我要说即便江北,怕是也也绝无仅有吧。 更难得的是,佛奴不仅容颜娇美,身段窈窕,且颇具性情,静气涵养,从不使小性子,总是脸带微笑,灿若桃花,让人赏心悦目,真是一道明媚风景。 这个佛奴姑娘,此前就认识,但从未像今天如此近距离打量过,今天呐佛奴以歌舞为侑觞,老夫终得以一饱眼福。说来也不怕列位笑,自打佛奴到来,我可真是直勾勾一眼都没放过,自始至终未眨眼。眨眼费工夫,岂不耽误看景?机遇难得哇。
“见伊底”大致意思是:都看见她什么了,与“似恁地”(像这样地)都是当时的口语。当然,“待不眨眼儿觑着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也极富口语化,语气夸张,表述幽默。“剩看”即少看。可以说,这首《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虽系词作,但透露出的却是元曲生活化与通俗化韵味。
这首词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打开了一扇打量宋代官妓生存状况的侧门。词作者阮阅安徽舒城人,曾任江西袁州(今宜春)知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写作此词时应该还在官场吧,因为致仕就等于现在的官员退休,基本上就脱离官场了,那与有着官家身份的官妓也就疏远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阮阅可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官员,明显对官妓的态度是可远观近赏而非放肆亵玩。官妓索词,亦可应酬,但底线无疑保持得很好。官场往来,断不了官妓的身影,那是制度设计,是习以为常,咱却有自个儿做人做官的原则和分寸。故而自始至终只是“觑”而已——且带有玩笑和夸张意味——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另外就是官妓的生活剪影了。在多数人的认知里,妓角色可怜,任人玩弄,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尊严。从这首词看,应该不是这样。“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只是“这一个”,少见之故,所以特别提及。换句话说,大部分妓艳若桃李的同时也冷若冰霜,脾气有点大。而欲知一个人的地位高低,身份尊卑,一片试纸足够,那就是看其脾气,若动辄骂人,火冒三丈,吹胡子瞪眼,那内心必有硬支撑,有底气呀;若习惯于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甭问那是底层草根。古往今来的戏子也差不多如此,说上去是供人散心解颐,而实际地位远远在士农工商之上。
干脆这么说吧,宋代的妓与今天的演艺界不相上下。如果你是位县太爷,而国内某知名明星原籍恰属你的辖地,你不妨试试,看请得动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