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娱乐真的有错吗?

作者: zz听风的歌zz | 来源:发表于2016-01-14 16:06 被阅读410次

    1931年,阿道司•赫胥黎完成了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描述了一个人人衣食无忧,生活安乐,但是却丧失了人性,处于空洞的“幸福”的未来社会。

    1986年,尼尔•波兹曼写下《娱乐至死》,警醒世人--我们的社会正向《美丽新世界》预言的世界靠近。

    豆瓣上有书友评论这就是《美丽新世界》的读书笔记。这话有几分道理,但并没有那么简单。《娱乐至死》实际来说是一本传播学著作。它的前半段内容讲的是承载信息的媒介如何影响我们对于内容的选择和理解。

    所谓“媒介即信息。”

    波兹曼认为“媒体本身限制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印刷机更适宜于理性思考,电台电视只会沦为大众娱乐。

    “虽然文化是语言的产物,但是每一种媒介都会对它进行再创造——从绘画到象形符号,从字母到电视。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

    在印刷术发展带来的铅字时代,人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创造文学,宣扬宗教。

    “农家小孩一手执书一手扶犁,母亲在周日的下午向家人大声朗读,商人宣读剪刀进货的通知--这些读者和今天的读者完全不同。”

    “阅读的目的是严肃,专注而明确的。”

    那个时代,人们通过印刷术了解世界,深入思考,辨析是非。大批文学作品诞生,文明大踏步前进。人们通过文字阐释这个世界。理解,思辨,阐释是这个年代的主题。 这是“阐释年代”。

    “所有成熟话语所拥有的特征,都被偏爱阐释的印刷术发扬光大: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度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阐释时代。因为文字的连贯性,层递性,人们能够培养优秀的逻辑性,思辨能力。这是铅字,书本这种媒介带来的。又因为交通能力的有限,人们从文字媒介上得到的大多是有意义的或有用的能够为自己掌控的内容。

    而等到电报,摄影技术,以及后来电视的出现,以至于形成“电子时代”,一切就不一样了。电报出现后,人们开始能迅速的接收到世界各地的消息。报纸的内容不再看消息的重要性或者讨论,而是注重实效性。我们身边开始泛滥起各种无意义的消息。

    直到电视发明,让社会正式步入了娱乐化时代。

    对于人类而言,图像是比文字更让人容易接受的东西。而电视则放大了这一现象。色彩缤纷的视频,音乐,如此强烈的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与精神。

    但是过度的信息与画面让人离思考越来越远。

    平均45秒一条的新闻与新闻播报固定不变,热情得体的形象让人们对于一切新闻带有一种不真实不重要的感觉,哪怕那是某件杀人案或者是某地的暴力冲突或者是关于国家形势。接连不断的信息,画面让人们不能,也不需要过多严肃的思考。一切都成了为了娱乐观众而上演的表演。

    电视的内容是片段的,缺乏关联性的,不需要层层深入的,不带有无趣的思考时间的。这样的媒体形式决定了它不能像书本一样让人深入思考,而只能浮于表面的娱乐。

    “表演,舞蹈,哑剧都无法在广播中得到很好的表现,就像复杂的谈话节目不适合电视一样。不同媒介的特点决定了什么信息会被其大量承载。因而媒介决定了流行的信息的类型。”

    所以媒介的形式最终会决定流行于其上的是怎样的内容。所有在电视上的内容最终会流向娱乐的怀抱。

    然而当这成为主流,当人们不再愿意把目光从电视机前转移到书本上。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作者对这种现状感到深深的忧虑:

    “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而且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成是知识,我们该怎么做呢?”

    “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

    如同《美丽新世界》一样,我们不是在被强权控制压迫的情况下失去文明,而是由我们自己沉浸在娱乐的世界逐渐失去自由。

    不过,当我合上书离开那个危言耸听的世界,不禁疑惑:这一切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娱乐真的有错吗?

    换句话说,就算我们沉浸在娱乐中,对于我们的生命,对于社会,又有什么危害吗?

    波兹曼认为从铅字时代到电子时代,媒介的不同导致了流行内容的变化,从严肃理性的文字到完全娱乐的电视节目。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消极事实。

    但是,随着时代变化的,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

    生命本就是一段历程。没有人能给出“人生究竟有什么意义”的标准答案。娱乐,或者思考的选择,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或许对于一个种群来说,知识,思辨能力,深入的思考是很重要的,但是,那往往并不需要太多人。从事最高深的科学研究的总是少数优秀的科学家,但是他们的成果却能够被整个社会享受,比如汽车,电脑,智能手机等等。相同的例子也发生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借助网络世界,小部分人的创造就能辐射到整个社会。

    在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社会中,永远不缺少深入思考,用心研究,创作的人。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来说,娱乐,又有何不可?

    波兹曼对于娱乐时代的忧虑,未免有些夸大。就像每一种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总会遭到保守的长辈排斥,但时代会证明一切。 就像电视流行的时候,家长们对孩子说别一天到晚看电视了,出去玩吧;电脑出现的时候,家长们说别老玩电脑,去看看电视吧。

    电视出来,人们抨击它影响了人们思考学习的能力,让人成为空洞的躯壳;电脑出来,人们把孩子犯下的暴力事件都推到它身上;智能手机出来了,又有人开始抨击它影响了人际交往,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但是它们从未因为这些原因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们衰落只是因为出现了更好的新事物。电视衰落于电脑的出现;电脑衰落于智能手机的崛起。

    一代一代,掌握社会话语权的保守的长辈们总是排斥,妖魔化新事物。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还不是健康的成长了起来?正如那句俗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们何必过多担忧未来的状况,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了。

    现在的,留给现在;未来的,交给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至死》--娱乐真的有错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fh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