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还是要看来使是什么样的人,孙子说“上兵伐谋”,先要去破坏敌人的计谋,如果杀一个来使就能破坏敌人的谋划,从而赢得一场大战,你杀还是不杀?
这可再次颠覆我的观念了,原来真是没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定律。
东汉初期的开国大将军寇询,还真就干过斩了使臣的事儿,结果敌军却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发兵攻打寇询,反而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了!
可在寇询之前,刘秀派人攻打了一年都没有攻陷,刘秀都亲自御驾亲征,可对方骨头硬得很,无奈之下,刘秀派出寇询去劝降。可去劝降的寇询却直接斩了来使。
寇恂带着刘秀的诏书到达,敌军首领高峻派遣使臣皇甫文出城拜见。
然而皇甫文的言辞礼节毫不卑屈。寇恂大怒,准备诛杀。将领们都劝阻说:“高峻有精兵一万人,多半都是强弩射手,在西面堵塞陇道,一年多都攻不下。现在王上准备招降高峻,您却反而屠戮他的来使,恐怕不妥吧?”
寇恂一言不发便下令直接诛杀皇甫文。放他的副使回去。转告高峻说:“皇甫文对我无礼,已经被我杀了!你要投降,赶快投降;不想投降,就等着我去攻打!”
众人神经紧绷,以为这次肯定惹怒了敌军,马上要面临一场大战,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峻竟惊慌恐惧,当天就打开城门投降了。
将领们这下都惊呆了,完全不知道为何只是杀了一个来使而已,竟能把高峻直接吓投降了。于是大家向寇恂请教:“为什么杀了他的使臣,他不怒而出兵,反而献城投降呢?”
寇恂一语道出了关键,他说:“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为高峻谋划的智囊,也是高峻之所以这么强硬的底气,这次前来,他言辞态度强硬,肯定没有归降的意思。而是来打探我们情况的,如果放他回去,定会给高峻出谋划策对付我们,只有杀了他,才能让高峻丧胆,没了皇甫文,高峻失去了对付我们的武器,只能投降了。”
将领们全都叹服。
的确不得不叹服,寇恂的眼光独到毒辣,这都能被他看出来。而且能够知行合一,果断斩杀。这魄力也不愧开国大将军了!
所以说,能看出别人都看不出的才是能人,能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才能成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