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一根刺,别人不敢轻易靠近,生怕被扎。当然,他也不是谁都扎,那些看不上眼的或者他觉得别人看不上他的,才扎。要扎就扎透,免得还要折腾第二次,这是他的原则。
其实,他为人并不坏。在他看来,那些潜伏在别人身边趁机捞一笔的人,才算坏。他呢,不惦记别人的,别人也不惦记他的,自己也没啥让别人好惦记的。
他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好像从小就是如此。他清楚记得小学时,两次被老师惩罚的场景,尽管他没犯啥错,老师明显冤枉了他。从那以后,他就喜欢上了孤独,憎恨被冤枉。
有的人真的很奇怪,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眼光看人,然后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甚至攻击别人。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反抗。而平时,他保持一如既往的沉默,就像透明的空气。他只想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存在感。
如果他是天才,那还好说,孤独的天才或许能创造出伟大的奇迹。可他就是个平凡人,生活在人类社会,却不愿也不善于和人交往,最后连生存都堪忧。这是他的错吗?是也不是。他也想改变自己,但童年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他以前不是一根刺,后来被刺伤了,才变成了刺。就像有的人原来不是坏人,也憎恨坏人,但后来被坏人伤害了,于是自己也变成了坏人。这到底是谁的错?说不清楚。有人说,应该不受外界影响,坚定做自己,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如果善良总是被欺负,那谁还愿意善良?
他想起曾经冤枉他的老师,那老师已经老了,而自己身强力壮。当初老师冤枉他时,狠狠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是不是可以打回去?为了公平。他想了许久,最后只是在自己脑海里,抽了那人两个耳光,然后狠狠骂了句:杂种。老师是神圣的职业,那种人,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根本就不配。
这件事就算了了,但他面临的问题是:生活还得继续。他是继续当刺,还是回归正常?他想回归,但如何回归呢?他找不到办法。有时候想得很清楚,刚开始也能对人和善,可是,一旦遇到情况,他就拔刺而出,反而给人留下更坏的印象:喜怒无常、阴晴不定。
他知道自己不是,他只是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遇到了惯性。他要很长的时间清理身上的余毒,然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清理人们的印象。一生够吗?也许够,也许不够;这样做值吗?肯定值。
既然如此,那就继续努力,他勉励自己。从那以后,他更多地做好事、做善事;从那以后,他更多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尽量不抱怨;从那以后,他脸上经常带着笑容,让忧愁烦闷一扫而空;从那以后,他开始有了一些新朋友,新朋友们都传播他的好。
可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人。如果再遇到,要对他们说一句感谢,感谢他们的宽容;道一声对不起,曾经让他们难堪了。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但他不敢忘,他要时刻警醒自己:我原本不是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