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们

作者: 阿呆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16:58 被阅读209次

之一小学老师童慧群

记忆中,童老师好像教了我们三年,小学,应该是2、3、4年级。

她是文革时青岛下放到农村的知识青年,结婚留在当地没有回去,她爱人我只见过一次,大高个儿,那时也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能看出年轻时是个翩翩英俊少年郎,童老师为了爱情放弃返城,我脑补的。

教我们时童老师三四十岁年纪,有两个儿子,带在自己身边,我们村离她自己家不算近。

大儿子当时在别处读初中,对他的记忆很模糊。小儿子比我高两级,长的像是画里的哪吒和善财童子,粉雕玉琢,极可爱。她跟俩儿子住在村里给腾出的2间房子里,现在想想,他们那时的生活挺苦的。

想起童老师,因为她是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之中,对我最好的一个。

可能上学时成绩好,加上人又乖巧,几乎每个教过我的老师都对我挺好的,和童老师,除了一般师生情谊,另有一种仿若母女亲情的感觉在里头。她对我偏爱有加,大约也是自己没有女儿的缘故。

那时学校里有自己勤工俭学田地,都是种些简单的庄稼。有次收了豆子,摊在一张大席上,全班同学蹲在太阳底下往外捡石子儿,秋阳晒久了也热辣辣的,童老师就另摊了一堆在她办公室里,领着我和她小儿子在屋里捡,至今记得屋外同学们羡慕嫉妒恨的小眼神儿。

童老师脾气急,常常被小儿子或班里调皮孩子气的满嘴泡,每次看她恨铁不成钢的发火儿,每次微微心疼。

孩子念头里,觉得能让老师开心,唯有好好学习吧。记得那时,我总是努力在最短时间里背完她布置的作业,急急忙忙举手,第一个跑到她跟前嘚吧嘚吧背给她听,边背边看着她欣慰的笑,小心眼儿里很是舒坦。

她教自然课,可能当时太过用心,现在仍能依稀背出水为什么会蒸发,为什么能呵气成雾等在那时觉得复杂的不得了的问题。

芝麻绿豆一样桩桩件件小事儿,沉淀出至今不能淡去的记忆,想起她彼时妈妈一样看着我的眼神,心底漫延的温暖不减当年。

童老师后来怎么调走的,已经记不清楚,孩子的世界小如豆亦大如天,对于分离,似乎没有太深刻的体会。

大约上中专时,听同学说她大儿子得了重病,好像是肾衰,小儿子书读得不好早早去工厂上班,心里不免萋萋然,以童老师刚强的性子,不知是怎样熬过那些艰难岁月的。

一次和同学提到她,约好要去看她,也只是兴起时说说而已,并没有真的成行,表面的借口是不知道她家在哪里,其实如果有心,何愁寻不到?可能时间隔得太久,虽然距离并不遥远,却不知猛不丁去看她,要从何说起。

上班后,有天看到青岛台在播童老师的事迹,急急看她容颜的每一点改变,没听见电视里说什么,早已经泪流满面。

流水光阴里,很多种感情容不下我们安静下来慢慢审视与打理,一路糊涂走来,得到着,失去着,忽略着,印记着,因为惰性,因为胆怯,因为习惯了简单与漠然,习惯了机械向前,分开多年,竟没有再见过她一面,只剩现在这样淡淡的挂念,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安好。

童老师全名童慧群,现在想起她,唯有浅浅的思念,深深的祝愿。

之二 初中老师王寿山

王老师是我的初中班主任,教我们两年的语文老师,凑巧偶遇一次,王老师一头华发,依然是当年的板寸。

那天王老师眼睛小恙,正好闺蜜坐班,我说我老师,好好用心看。

匆忙间聊了几句,王老师问我住在哪里,爱人什么情况,孩子如何,字字句句宛如长辈,听到孩儿她爹职业,老师一句“也是聚少离多”让我差点儿泪奔,这是真关切。

王老师是那种有自己性情、不落俗套的老师,想起几件小事儿。

其一,他给过我一个94的作文分,那时作文一般都60分左右,好点儿的,老师能给超过70的都很少,那篇94分的作文,老师朱红评语就写了四个字:文情并茂。这应该是我没事儿就爱拽几句的原因之一,好绵长的一个鼓励。

其二,初三开始,陆陆续续有同学辍学打工,有离校男同学给我写信,还很正式地邮局邮递那种,每一封,老师捏着踱到我座位边,轻轻放在课桌一角,背着手默默站一会儿,再默默踱走。

当年,那一会儿,我亦低头默默,心里是各种滋味儿翻腾,难以言表。都是他教过的,从笔迹他能轻易知道是谁写的,他什么也不说,他相信我能处理好。这是后来老师告诉我的。

现在回想,还是各种滋味儿翻腾,老师真是拿捏有度,再没有比那样更合适的训诫了,所以我至今心存感激。

其三,想起有次课堂上,好像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拿自己激励我们,说起他自己考教师证,废寝忘食悬梁刺股累到病,最后打着吊瓶让人抬到考场的事儿。

那时王老师头发已是灰白相间,而今20多年倏忽过,老师一头雪色银发。我跟老师说我明年40,老师不信,说怎么就会有那么大了。

时间何其漫漫,时间如此漫漫。

追军师联盟,司马懿狱中别崔琰那段儿,回看好几次,一碗秋葵汤尽,崔琰一句“这就是人间滋味”,听的人肺腑流转,区区这段历史,不过曹家败了刘家,司马家败了曹家,又一个刘家败了司马家,铁打的江山流水的王,荣辱得失,冷暖悲喜,名与利,节与气,好多好多人间滋味呐,我们都留心尝过留心品过了吗?

识得人间真滋味,才能明而不惑吧。偶遇,我笑自心出,亲切叫一声老师,仿佛回到当年,老师还记得我,关心我的家庭,殷殷如长辈,情分穿过岁月浓淡相宜,这也是一种人间滋味,醇厚甘美,回味绵延。

之三专业老师李克富

最后一位,隆重说说现在的专业老师,李克富老师。

2010年第一次认识李老师,他来我们医院讲课,主题好像是亲子关系孩子教育问题,讲得很生动,特别有几个观点,以后被我无数次向朋友引用过。

但其间有个小梗让我失落了下,好像说到心理咨询能帮助到什么样的人,他举个例子,说有一次他去讲课,说了个笑话,所有人都轰然而笑,只有前排一对母女呆呆地面无表情,他说自己大概知道那对母女的情况,好像是单亲家庭,有一些亲子关系问题,他说那对母女就不能做心理咨询,因为她娘俩的心已经死了,这句话像冷兵器的寒光,在我心里凛然闪过。

这种反应跟那时我自己的情况有关。前一年爸爸生过一场大病,从费用到照护,压力全在我自己身上,孩儿她爹又不理解,觉得我作为嫁出去的闺女不该为娘家付出那么多,他工作性质一年有半年离家,闺女那时刚上幼儿园,种种状况积压在一起,那时我几乎就是身心俱疲濒临崩溃的单亲妈妈,所以那对母女让我联想到我和闺女,李老师对她们的定语,我听了格外刺心。

后来慢慢释然,知道那是为了讲课效果,总要有些戏剧性,和强烈色彩才行。再后来听老师的课,才明白当年那个“死”的真正意思。

有微信后,陆陆续续追老师的每日一文,了解越来越多,渐渐感受到老师支棱八角下包裹着一颗柔软的心。

追老师文章,我这种老觉得自己知道点儿什么的人,憋不住就嘚吧几句,嘚吧完很忐忑,怕被他怼。老师怼人有一套,特别在行,稳、准、狠。我们怼人都是揪自己不喜欢的一面单怼,比方说口味上,不爱吃辣就怼辣,不爱吃甜就怼甜,老师不滴,老师是四面八方立体怼,爆炸开花式怼。

忐忑也憋不住嘚吧,仗着自己反正小虾米一枚,距离够安全。但每次一提交还是心虚一小会儿,老师的怼词儿自动就给自己脑补了。

老师说过一个词儿,叫私淑。古人将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为师、受其影响的,称之为私淑。那么,李老师绝对是我的私淑之师,从他的文章、他的治学态度里,我学到很多很多,不仅限于专业知识。

特别特别佩服老师的无私精神,特别敬佩他在微文里从来都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从业经验,有些经验很珍贵难得,让人忍不住惊叹:这种经验就这样直接说了?要叫我肯定舍不得说,舍不得轻易说。

也有惊喜,发现我们俩有一些相似的特质,比如对学车的抵触,对精神导师的向往,对心理咨询这门专业的评价感受等等,甚至从老师一些自我暴露里,能隐约感觉出,他心里也有一些自己不能安抚的支棱八角。

说起老师的自我暴露,又想起他一特别有意思的梗,不知道追老师文章的人还记不记得,他说自己有次打坐,有个屁想放又放不出,努力抬屁股也放不出,忘了最后那个屁到底怎么着了,是解放还是没解放,反正老师就围绕着这么一个屁,写了一篇文章(先让我捂肚子笑会儿),人都是嬉笑怒骂皆文章,老师功力更上一层楼,老师屁都能作文章,你说你服不服。

2018年9月30号,报名老师的初级研修班,正式拜师,从那天,李老师真正成为我的老师(怎么想起民国时文人圈儿里曾经流行的那句“我的朋友胡适之”)。

开始听老师讲课,一周一课三个小时,听课过程也时有惊喜,比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老师解释心理世界遵循“减多增少”原则时,分别从俗语、文学、哲学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进行解释,我自己就特别喜欢这样跟别人胡乱解释,比方说报应这个事儿,我就爱说俗话说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文学说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江湖叫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好吧,这么努力地找跟老师的相似点,是为了增加人际吸引,好给我自己解释就个人魅力来说,老师为什么这么吸引我。

发现老师有个特异功能,他好像总能把自己置于一个跟你的思维对立的角度,你感性他就敲黑板跟你说要严谨,你严谨吧他又说要艺术,你艺术吧他又开始讲科学。

老师爱写文章,文风略显硬气,但有次他讲课,说起写日记的好处,说人是活在记忆里的动物,是记忆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丰厚程度。说到动情处,老师掂了下脚,手在空中划出一道优雅的圆弧,那样子,活脱脱“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刚刚报名研修班时,有天晚上陪闺女写作业,我在旁边笑趴在桌子上,闺女问怎么了,我说我刚跟你阿姨说,我琢磨出我们老师特别熟练的也就那些东西,好比程咬金的三斧子,但我们老师能把每一斧子都使出千变万化的花样儿来,这就厉害了。

我笑趴是因为看见老师明明白白自己承认,他就是这样的。闺女问我哪三斧子,我就指给她看老师说的“劈脑门儿”、“扎眼仁儿”、“砍肉槌儿”,闺女问那三斧子使完怎么办,我让她继续往下看——使完还制服不了敌方,那就撒脚丫子跑哇!闺女问为什么会三斧子就行,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千招会不如一招精。

第三节课,结束时老师说所有心理咨询,进行到最后都是人格问题,正好我也有这个观点,不过老师的观点是客观的中性的评价,而我的,则比较悲观,因为我觉得所有心理问题,根儿上都是人格特质导致的,要改变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除非TA自己积极主动,比如那些修行的人。

我还发现,老师在用一些经典理论的时候,会把它们消化解构,再重新建构成自己的东西来用。真正体现了活学活用,特别对于心理咨询来说,理论都悬在空中,是死的,把它复活,使它有效才是王道。我决定在学习过程中,还是找到原理论依据,再结合老师的二次建构去琢磨,希望能理解出我自己的东西。

可能老师为让我们能定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入好心理咨询师这个门儿,他常常敲黑板给我们强调,心理咨询就是一门职业,有人花钱有人收钱而已。他提醒我们不要对这门职业期望太高。我想他是让我们先踏实下来,路要一步一步走,总不能才刚开始爬呢,就想着要飞。

虽然他是这么说,但我觉得,老师自己已经越来越达到我认为的心理咨询师的最高境界——精神导师。

老师在提到人际关系问题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时,曾经这样评价美国人际精神分析大师沙利文:沙利文特别清醒地意识到他何时是作为科学家在说话,何时又像一个艺术家一样来谈论人际关系领域。他能以独特的语言身处不同的场合,可以是自然科学家的“化身”,也可以是人际关系艺术家的“化身”。这使得他在学术界和医学领域都享有声誉。

老师虽然没有大师那么厉害,但也常常给我这种感觉,在科学与艺术领域里任意穿梭,游刃有余。

所以有次我在老师文章后边儿问:老师您是青丘来的吗?老师没稀得嘞我,没稀得嘞我我也知道,老师就是青丘来的。

模模糊糊知道很少一点老师的从业经历,跟朋友提起老师时总忍不住感慨,要热爱到什么程度,才能坚持到今天,其间种种经历种种滋味儿,怕是老师自己都难以估价的一笔人生财富,而如今,作为他的一名学生,我也在受益于这笔财富。

相关文章

  • 我的老师们

    让我如何不去想 你的身影 那并不是为了金钱 却是责...

  • 我的老师们

    前一段时间,读了《终有一天你会懂》一书,书中作者提到了对其一生有影响的几位老师,也让我回想起曾教过我的印象深刻的几...

  • 我的老师们

    从九岁起一直求学至今,我有过或是遇到过许多的老师。 今天之所以说我是从九岁起一直求学至今,认识我的...

  • 我的老师们

    浏览夏鹏老师的英语学习小传,看到他说及人生遇到的恩师们,一步一步引导他慢慢走到了现在的人生发展道路上,不由得...

  • 我的老师们

    每个人大概都有一个对自己特别好的老师吧,我也有。 一至五年级的班主任 是一个很有趣的男老师,姓李。虽然在家长们的口...

  • 我的老师们

    老师在我心里一直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我想也是源于想要读书的时候,老师允许我进入学校的原因之一吧。乡村小学没有幼儿园...

  • 我的老师们

    在那个物质落后的小镇,老师尤其为人尊敬,当时的老师并不像现在要考那么多的证书,经过那么多的培训,书读得多就是硬道理...

  • 我的老师们

    我的老师们,各有各不同的风格,听我的细细描述吧! 一.“甜”老师。 我们...

  • 《我的老师们》

    能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无非最好最坏两种而已 ——我说的...

  • 我的老师们

    码了这么多年的文字,却很少写到自己的老师,在毕业以后和很多同学都断了联系,自然和老师的联系也近乎于无,但是有几位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老师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mc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