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我发现作为一个脑力从业者,无论具体做的是金融、行政、开发、产品经理还是其他岗位,其实在做的就是一件事情:「输入大量信息,然后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和决策,输出行动或新的信息」。
上面的「大量」不仅有数量大的含义,还有种类多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感觉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点儿招架不住,经常犯错或是无所适从,所以我对自己信息处理的方式重新思考了一下,认识到了利用工具的重要性,也就是题目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分享一下。
三个误区
用大脑记住所有事情。笔者童年就接触过类似的记忆术,强调记忆力,妄图通过强化记忆力来记住所有信息,站在互联网时代的我现在看这件事情,感觉所谓的记忆术就是歪门邪道,纯粹的蛮荒时代依靠蛮力的落后思维。就像我开篇所说的「复杂」,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早已经超出人可以控制的范围,依赖大脑的记忆力根本不靠谱。
觉得什么都可以在网络上临时搜索到。笔者就遇到过这种误区的坑,在网上看过的信息,觉得没必要保存下来,只要下次再搜索就可以了,结果到了自己想要用的时候连关键词都忘记了,使用各种方式才找到,真是「5分钟看完信息,再找信息5小时」。这个世界的信息以几何级数增长,并且种类维度也越来越多,即时聊天的信息、视频中透漏出的信息、朋友圈的信息,甚至是人一闪而过的思绪,如果不记录,很快就会被掩盖在更多的信息中,到最后可能都不是关键词忘记了,有可能这件事情的过程你都忘记了。
过分依赖记忆和经验来决策。过去的记忆和经验并不是特别可靠,过分依赖它们去进行判断和决策,就如同刻舟求剑。并且脑中的记忆和经验有的时候会使你麻痹大意,以为自己的思考已经全面完整无错,实际上很可能缺失了一些关键部分,而且一些记忆和经验很可能没有有效地提取出来。
上面这三个误区都是我曾碰到过的,我思考后觉得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利用工具、利用外部系统来存储和管理个人化的信息。可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应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Evernote、Wiznote、有道云笔记,更加复杂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可以酌情考虑。
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我称为「外包」,把依靠依靠记忆力的事情「外包」给工具,释放脑力,让自己不用再惦记它们。下面我会分三个方面来说说我是怎么把一些活计外包给工具的。
采集
得到有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之后,我会把它们打上一些我觉得合适的标签(label),并写下评论(remark)后放入笔记应用中,对信息分类、分文件夹我很少做(会做简单分类),主要通过标签来对信息进行定位,理由我会在下面的搜索中说。
采集的动作会发生在任何场景中,微信、QQ聊天产生的好内容,偶尔刷朋友圈看到的言论,阅读到Blog中的好文章。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素材我也会进行采集,比如自己的一些思考过程、工作中产生的内容、与我家亲爱的交谈产生的内容。
搜索
已经有研究表明,在提取信息方面,搜索比分类寻找要快,并且现在搜索引擎的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进行一些高级搜索,我平时提取信息就是靠搜索,所以我会对信息打很多标签,方便搜索。
清单
把平时在实践中整理的执行框架或思考框架放到笔记中,在做与框架有关的事情就去用这些框架来核查自己的决策,这其实就是清单。举个我自己的例子,之前发公众号文章总会出错,不是标题少了点儿什么,就是忘记放图片,之后我就制作了一个「公众号群发前清单」,把发文之前需要检查的地方都核查一遍。这就跟出门前检查一遍裤兜,钥匙、门禁和公交卡都带没带。
制作清单是上面采集的子集,只不过是把一个过程拿出来放到笔记应用上,要强调的是把原本在脑中的感觉变得可视化,之后你就不再依赖曾经的记忆和经验这种类似感觉的东西,通过这种外包保证了可靠性。
总结
以上就是我重新思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分享,用好工具,辅助自己的大脑进行更多创造性工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用微信扫码加我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