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
(第一章)猜想:始祖与枣树坡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猜想:始祖与枣树坡之间的距离

作者: 大可can713 | 来源:发表于2017-08-22 16:31 被阅读0次

    猜想:始祖与枣树坡之间的距离

    相传,当年秦始皇为防御北地胡人侵袭,特派蒙恬大将军领兵三十余万,到塞外修筑长城。

    时值寒冬腊月,雪花飞舞。蒙恬大将军又征调大批百姓苦力,决定在如今的朔州市修一座城池。不知是何原因,第一天修起来的城墙,到第二天就塌了。再修,还是如此。蒙恬将军亦毫无办法。

    话说有一天,塞外飘起漫天大雪。第二天,就在人们划线修城墙的地方,突然飞跃出一匹神马。人们都很惊诧:这匹神马从何而来?这匹神马又去往何处?只见雪地上留下一窜马蹄印。然后,人们跟着马蹄印修筑城池。然后,城墙不再倒塌。

    人们为纪念那匹神马,就称这座城为马邑县。

    在老家,马尾巴的尾,不念尾,而念邑(音同姨),属于方言。人们所说马邑县,就是如今的朔州市。在忻州城北面,距离约一百三十公里。

    这个传说,《搜神记》里有文字记载:秦时筑城于武周塞内,以备胡。城墙成而崩者数焉。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马迹而筑城,城乃不崩,遂名马邑。其故城今在朔州。

    写以上文字,想引出下文,由此引出寺庄村张姓始祖:张兴。

    我对张姓始祖的所有传说深信不疑。前辈的兰品竹质,前辈的文韬武略,在我看来,无疑是催我奋进的战鼓,催我自新的镜子。

    我不知道始祖与他上表兄邢玉,从朔州马邑县圪针沟来忻州那天,是明朝洪武哪一年?

    据同族伯父张尧1963年记忆,是洪武四年(1371年)。

    据同族伯父张宝林记忆,是洪武三年(1370年)。

    据表叔父邢登云(1947年9月13日出生)家禜上的文字记载,是洪武二年(1369年)。

    2005年6月12日《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3版头条,有彭兴伟先生文章:《家谱、历史和民俗》。文章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张氏家谱》载‘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春由朔州马邑迁忻州郡里’,《陈氏族谱》载‘明朝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移忻州’。这与《忻县志》记载的这段历史相符。”由此确定,始祖是洪武二年迁居忻州。而且,彭兴伟先生指出迁居时间为“明朝洪武二年春”。

    四种说法,唯表叔父邢登云家禜上的文字可信,因为制作禜的时间是民国十一年,也就是1922年的事情。还有彭兴伟先生这篇文章:既然先生这样讲,肯定有先生的理由。就是说,始祖是1369年迁居忻州。具体到这年春季的哪一天,无确切文字资料,只有猜想。

    猜想那天,阳光明媚。猜想那天,始祖与亲人分别的悲伤情景。猜想始祖身背家佛观音,徒步行走的艰辛。猜想始祖,行走路线。猜想始祖,第一眼看见牧马河的惊喜。猜想始祖,来到忻州第一个晚上的心情。猜想始祖当时的年龄。有一点可以肯定,始祖年龄小,邢玉年龄大。进一步知道,他俩关系是姑舅兄弟,始祖叫邢玉父亲舅父,邢玉叫始祖父亲姑父。

    历史留给我的,只有村南那片枣树林,只有枣树林旁边那几孔窑洞。

    据史书记载,元末明初大移民是政府行为。我想,此次大移民,是否与常遇春剿杀秀容县有关?史书没有答案,只有根据老人传说想象。想象始祖与他上表兄邢玉,在他们居住的土窑洞前栽下几棵枣树苗时的情景。想象他们栽枣树苗时,一定想到“枣树坡”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想象他们偶然的一个动作,竟赋予一个村庄美丽的名字。其中包括他们美好的愿望。同时,给他们的子孙,留下一份属于精神,也属于信仰的宝贵财富。

    枣树坡,一个响亮的名字。

    枣树坡,一个美丽的名字,从此传遍忻州,传遍山西。

    始祖肯定不会想到,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他二十二世子孙,会亲切而尊敬地想起他老人家。并且,将所有敬畏写成颂歌。

    此时,怨恨自己想象多么贫乏,自己学识多么浅陋,自己文笔多么笨拙。在此,乞求始祖及所有前辈在天之灵:一是给我神奇智慧,二是谅解我的年幼无知。冒犯之处,请勿责怪。直呼其名,是我不知道该怎样称谓才算尊敬?只写始祖,又怕他姓或本姓外人不能理解。总之,我是怀着一颗崇拜而敬重的心,写这本书的。

    抛开所有猜想不说,从始祖踏上忻州第一步的那天开始,他老人家肯定不会想到这一步的这一天,具有多么深远意义啊!

    隐约看见始祖朝我微笑。

    附:始祖碑记

    依祖先行文规则,从上至下,再从右至左,实录如下:

    石碑高118厘米,宽62厘米,厚14厘米。石碑正面上书“碑记”两字,石碑正中书:“明故始祖张公讳兴室人赵氏之墓”十四字。石碑右起为:“集贤乡路村二都三甲寺庄村居民”十二字。依次为:“曾孙敬贤王氏、孝(贤)王氏”九字。依次为:“孙张福赵氏”五字。依次为:“长男张云甫王氏”七字。依次为“次男张成甫”五字。依次为“孙张聚”三字。依次为“曾孙张大贞、张大忠”八字。石碑左面落款为:“峕大清乾隆拾肆年三月吉日立”十三字。

    峕这个字,读音为shí,据《汉典》解释,为“时”的讹字。

    石碑背面无文字可考。

    此碑原在村南名叫南湾的地方,占地约一亩,东西约三十米,南北约三十二米,坐北朝南,与家佛南观音庙相背。幼时记忆,四周有土墙,围成一个方方正正的“院落”,南墙正中有门。因2002年铁路复线开工,迁至南梁东面同族叔父张润旺地,坐西北朝东南。

    石碑前有一石桌,长60厘米,宽47厘米,高33厘米。茔地有墓头三个,分别为始祖、二世祖云甫、成甫,有墓九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章)猜想:始祖与枣树坡之间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pl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