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屏南文创
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作者: 单永东 | 来源:发表于2018-07-11 22:19 被阅读709次

    在双溪安泰艺术城听林正碌老师讲课,总是被他的一些精辟言论给震撼到,有若醍醐灌顶般把自己从梦中惊醒,让心地豁然开朗,甚至他的一些观点见解能彻底颠覆我原有的那些极传统的腐陈观念,让自己从病态般的过去走出,把眼光投向眼前的世界、投向自己、投向未来!让曾经努力做着人们眼里的“好人”,且总关注外界对自己的评议,对来自外界的声音敏感的已有些神经质的我,终于放下了包袱,开始有了自我,开始把精力专注在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上,开始拥抱热爱眼前的世界,开始仰望星空思考未来。

    对于林老师对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等一众古圣先贤批判的一些言论,尤其说他们的某些思想是极其邪恶时,却让我一时有些震惊和发蒙,那可都是多少年来被无数国人高高供着并膜拜的无法逾越的思想高峰啊!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敢这样评价被主流思想和大众所推崇的古圣先贤。在这一众先圣里面,林老师推崇肯定的只有墨子,说墨家思想最接地气,最能让人拿来受用。后来林老师又对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也进行了批判,他说他认为有价值的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说里面充满了人文情怀。

    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前些年央视的一档《百家讲坛》节目,掀起了一股国学热,着实让那些古圣先贤又美美的把我等凡夫俗子熏陶濡染了一把。不仅这些,本身我们从小到大总是被别人拿传统国学给教育着,而脑海里被灌输的也尽是那些圣人的思想和言论,故此,我们也就认为那些圣人是无法被超越的,他们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更是不能被批判的。纵观现在的主流思想与大众思想,无处不被古圣先哲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而现在听林老师一席对古圣先贤批判的言论,让我着实吃了一惊,究竟孰是孰非?

    曾读过王小波的一些作品,很喜欢,于是最近又购了李银河为纪念王小波而推出的一套选本。在《沉默的大多数》选本里收录了王小波的一篇《我看国学》的文章。

    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文章里写道:“我现在四十多岁了,师长还健在,所以依然是晚生。当年读研究生时,老师对我说,你国学底子不行,我就发了一回愤,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我读书是从小说读起,然后读四书;做人是从知青做起,然后做学生。这样的次序想来是有问题。虽然如此,看古书时还是有一些古怪的感慨,值得敝帚自珍。读完了《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像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犯色’。总的来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至于他特别强调的礼,我以为和‘文化大革命’里搞的那些仪式差不多,什么早请示晚汇报,我都经历过,没什么大意思。对于幼稚的人也许必不可少,但对有文化的成年人就是一种负担。不过,我上孔老夫子的学,就是奔那种气氛而去,不想在那里长什么学问。

    《孟子》我也看过了,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春秋,见了面也不和他握手。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用我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我的这些感慨也只是招得老师生气,所以我是晚生。

    假如有人说,我如此立论,是崇洋媚外,缺少民族情感,这是我不能承认的。但我承认自己很佩服法拉第,因为给我两个线圈一根铁棍子,让我去发现电磁感应,我是发现不出来的。牛顿、莱布尼兹,特别是爱因斯坦,你都不能不佩服,因为人家想出的东西完全在你的能力之外。这些人有一种惊世骇俗的思索能力,为孔孟所无。按照现代的标准,孔孟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似乎都用不着特殊的思维能力就能想出来,琢磨得过了分,还有点肉麻。这方面有一个例子:记不清二程里哪一程,有一次盯着刚出壳的鸭雏使劲看。别人问他看什么,他说,看到毛茸茸的鸭雏,才体会到圣人所说‘仁’的真意。这个想法里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不过仔细一体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在内。毛茸茸的鸭子虽然好看,但再怎么看也是只鸭子。再说,圣人提出了‘仁’,还得让后人看鸭子才能明白,起码是词不达意。我虽然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佩服古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做豆腐,这是我想像不出来的。

    我还看过朱熹的书,因为本科是学理工的,对他‘格物’的论述看得特别的仔细。朱子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虽然阴阳五行包罗万象,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我还是以为多少有点失之于简单。举例来说,朱子说,往井底下一看,就能看到一团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乃太极图之象),井底至阴之地,有一团阳气,也属正常。我相信,你往井里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团白气,还能看到一个人头,那就是你本人(我对这一点很有把握,认为不必做实验了)。不知为什么,这一点他没有提到。可能观察得不仔细,也可能是视而不见,对学者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没有浅一点的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大可能,也许一定要用到几何光学。虽然要求朱子一下推出整个光学体系是不应该的,那东西太过复杂,往那个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说,朱子是哲学家、伦理学家,不能用自然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我倒是同意的。可怪的是,咱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学家。

    现在可以说,孔孟程朱我都读过了。虽然没有很钻进去,但我也怕钻进去就爬不出来。如果说,这就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那我就要说,这点东西太少了,拢共就是人际关系里那么一点事,再加上后来的阴阳五行。这么多读书人研究了两千年,实在太过分。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都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显然,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就算文科有点特殊性,需要背诵,也到不了这个程度。因为“文革”里我也背过毛主席语录,所以以为,这个调调我也懂——说是诵经念咒,并不过分。

    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我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当然,我没有这样地念过四书,不知道其中的好处。有人说,现代的科学、文化,林林总总,尽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认真钻研。这我倒是相信的,我还相信那块口香糖再嚼下去,还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断地嚼。我个人认为,我们民族最重大的文化传统,不是孔孟程朱,而是这种钻研精神。过去钻研四书五经,现在钻研《红楼梦》。我承认,我们晚生一辈在这方面差得很远,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四书也好,《红楼梦》也罢,本来只是几本书,却硬要把整个大千世界都塞在其中。我相信世界不会因此得益,而是因此受害。

    任何一门学问,即便内容有限而且已经不值得钻研,但你把它钻得极深极透,就可以挟之以自重,换言之,让大家都佩服你;此后假如再有一人想挟这门学问以自重,就必须钻得更深更透。此种学问被无数的人这样钻过,会成个什么样子,实在难以想像。那些钻进去的人会成个什么样子,更是难以想像。古宅闹鬼,树老成精,一门学问最后可能变成一种妖怪。就说国学吧,有人说它无所不包,到今天还能拯救世界,虽然我很乐意相信,但还是将信将疑。”

    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读了王小波的这些文字,才发现原来王小波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批判过国学,提醒国人“四书五经再好,也不能几千年地念,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这些观点竟与林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至此,我从刚听到林老师这方面言论的震惊、发蒙,到现在对他的深深折服上。

    王小波虽然在他那个年代不被主流文学圈所接受,但因为他的特立独行,他被称作是文学上的一个异数。林正碌虽然不曾进过艺术院校,但他通过自学和自证的过程,在艺术教育方面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可称得上是艺术教育界的异数。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们的时代,就需要这样有独到见解,敢向传统权威思想挑战的英雄;我们这些严重被一些传统国学思想奴化了的人,也是急需有这样的英雄人物来唤醒!

    因为前些年的国学热,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国学班,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时就把孩子送去国学班学国学。安泰艺术城就来过几批学国学的学生游学来跟林老师学画画。对此林老师说:“让一个才四五岁的孩子整天背读四书五经,简直就是对孩子的推残扼杀!我们很多大人已是那些陈腐思想的受害者了,那我们就不能再拿那些来毒害我们的孩子了。孩子生来就充满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那我们就培养他的好奇,培养他好奇的同时培养他的探索精神,一个始终有探索精神的人,他将来一定是一个有作为的人。不然,一个整天背四书五经的人,永远造不出火箭;一个整天研读四书五经的人,永远研究不出手机芯片!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向未来看,看向充满奥秘的宇宙,要让他们有飞越九重天的勇气,绝不能就那样让他们抱着几本古书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只有向未来看的人,才有未来!如果你整天不给一个小孩说未来的、科幻的,而是整天给他灌输四书五经什么的,他一出来,眼神是木的,像一个呆子,因为他不会去理解眼前的超前的一些东西,你听他说话好像很有古文功底,其实他已经中毒了,中了传统国学的毒!圣人的存在,是让后来人借着他而走得更远攀登得更高。但如果是圣人设的文字陷阱让后来人永远无法超越永远搞不明白,那去他的什么圣人!我们的生命不是为古人活的,我们要为自己活,要为未来活!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在道观里可以给人解读《道德经》与《易经》时,我反倒希望他带领全人类走向火星、奔向月球,去研究这个宇宙里面真正的东西。所以要给予孩子这样的知识系统,而不是玄学系统。不要让小孩老是向过去看,读四书五经就是向过去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未来看,让他们孕育出非常时尚的、科学的、面向遥远天际的那种情怀与精神。”

    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相信我们现在的很多国人,还在抱着四书五经继续嚼着,并且嚼得依然津津有味。

    思想和文明从来都有时代的烙印。我们敬畏人类创造的一切伟大文明成果,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但绝不能浑沌地继承和盲从,绝不能僵化地全盘接受,绝不能被任何一种意识到的思想所奴役。批判绝不是一个贬义词,批判是真正继承的态度。批判也不是驳斥,而是为了剔除糟粕,真正地去继承文明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雄所见略同――王小波与林正碌关于国学的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vk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