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学画记

作者: 花开花落北京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11:13 被阅读475次

    今年八月底,趁着女儿军训,请了一周年假去双溪学习油画。

    知道双溪,是在去年参加好报画画班的时候,群里请了林正禄老师来讲课,他的“人人都是艺术家”理论深深打动了我,而他创办的安泰艺术城也成为许多文艺青年向往的绘画圣地。

    最初是想带着女儿一起去的,希望借由画画让她学会尝试新鲜事物,提升她的自信。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女儿学校安排了军训,加上她对双溪不太感兴趣,所以我最终只能一人独行。

    怀着期待,还有小小的对于未知环境的紧张,从北京乘坐高铁,很快就来到了慕名已久的双溪镇。

    看,这就是传说中2000平米的画室。不过我在的时候,似乎人并不多,每天也就百八十人吧,晚上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人稍多些,白天倒没多少人。在这里画画绝对自由,没人管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画室的材料都是免费的,登记以后就可以领用。

    双溪学画记

    在双溪,一共画了七张画。

    第一张,包。画室规定临摹实物,第一次画油画,我就画了个最简单的,随身背的一个小包。

    双溪学画记

    第二张,静物。想尝试一下很多人画过的矿泉水瓶。觉得画面有点空,旁边放了个西红柿,后来有个小男孩多次莅临指导,我听从他的建议又加了个豆角。

    双溪学画记

    第三张,树。画了两张实物感觉有点无聊,我实在控制不住我自己了,临摹照片画了一张风景图。画不出大树的层次感,只好在草地上加些五颜六色的小花,越加越多,零星的小花变成了花海,感觉有点不真实。

    双溪学画记

    第四张,纸。这好像是来画室的人必画的一幅画,主要为了领会林老师的绘画精髓“微弱偏亮”的原理。

    双溪学画记

    第五张,水果。我在镇上溜达了好半天想找点不一样的东西,最后在一个老农的三轮车里发现了一种没见过的水果,赶紧买了一个回去临摹。这个水果好像叫刺角瓜,瓜上的纹路有点多,写生很锻炼耐心。

    双溪学画记

    第六张,海天风景图。我又控制不住自己了,画了一张唯美的海天风景图,在画布上随意涂抹颜料的感觉很过瘾。

    双溪学画记

    最后一张,茄子。在田里捡了一个油亮亮的大茄子,可惜还没画完就没了,只好用剩下的蓝色颜料加个梦幻的背景。

    双溪学画记

    听了林老师的几节课,说是讲课其实就是针对不同人的作品进行点评。除了“微弱偏亮”几乎不讲其他技法,认为只有自己发现的这个真理才能培养真正的大师。全盘否定素描,否定现行的美术教育体系。认为上过培训班的人画的作品都是套路。针对不画实物画照片的人批评起来丝毫不留情面,认为他们不去拥抱这个鲜活的世界,只会追求虚假的东西。

    虽然对林老师的部分观点并不认同,并感觉这个人有些偏执,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也许只有偏执的人才能让一个普通的小镇因绘画而成名,让那些从未摸过画笔的农民、残疾人、普通人走上绘画之路,在尘世的平凡中领略另类的美好。

    来双溪学画画的人,好多是带孩子来的,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刚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整体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多。艺术城好像小朋友的乐园,有些孩子在这里嘻笑打闹追逐,一刻也闲不下来。还有些孩子像模像样的拿起画笔涂鸦,只要画出来林老师都是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我在画室的时候,有两个小男孩特别喜欢我的画,经常围观。有个六岁男孩夸我是画室里画的最好的人,真是让我心情大好啊!我笑着说他是伯乐,还给他解释一遍啥叫伯乐。

    因为我不是一个爱跟自己较劲和特别自律的人,所以在双溪过得非常悠闲,每天睡到自然醒。想画画时就去画室,不想画画就在镇上闲逛,在田边溜达。最喜欢双溪的云,每天早晚在窗户边欣赏风云变幻,云起云涌,那变化多端、璀璨多姿的云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双溪学画记 双溪学画记 双溪学画记

    以我喜欢的一首诗来结尾。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溪学画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jz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