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 宝珠

作者: 明月清风_i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15:47 被阅读0次

      2011年10月30日(周日)早7点半,南平八中前会集13位骑友,骑行 演山--茂地--宝珠--蛟湖--沙溪口--南平这条90公里经典骑行线路。

        9点半大家全到达演山路口,11点半来到宝珠午饭后游玩了宝珠村,2点半开始返回,宝珠到来舟的道路还有一半末倒水泥,5点到家。

      饭后我们来到了村子中的一幢古式瓦宅,大门的门额上楷书“别驾第”三个大字。据说这是道光年间,官至宜昌知府的卢家元为纪念拜别皇帝,辞官还乡而立的。。进到宅里,正堂上挂着一幅行书书匾额,上书“笃学清正”四个大字,并附四行小字及款识。匾额下方挂着一幅清朝官员的画像,想来就是卢家元大人了。宅子是木结构的,四壁贴着书法作品,虽然有的已经有殘破,但是还是隐盖不住那字的灵动。上楼是板书图文说明,宅子的大厅很乱,可惜了这么好的一座宅子,竟没有人打理,让它殘废至此。地板、台阶及墙柱下的支柱石都和满了青苔,让人产生一丝丝的沧桑感。

      穿过村中小巷,我们来到了“凌云桥”,前,桥身全部的木质结构,没有铁钉和水泥。桥的西边有一棵高大的红豆杉便是远近闻名的“晴雨树”了。树高约17米,胸围4米,相传树龄约六百余年了。传说明时有位黄石道人曾将其剪修为“九尾菩树”。树干虽显老迈,树冠仍苍劲茂盛,昂首天外。据说每当烈日当空,便会淅淅沥沥飘下绵绵雨丝,只是这丝丝细雨,要细心静看方能看清的。可惜是我来过此树下二十多次都无法见识此段说、、、,它还有个动人的神话传说,话说一年仲夏,宝珠村的许多小孩,身上长满了疥疮,奇痒难当,全身都烂得不成样子,到处求医问药,疗效甚微。这天中午,有两个身穿短裤叉的小男孩在桥东头的十八罗汉堂玩耍而睡着了。梦中忽见十八罗汉指手画脚的叫骂:“臭小子,臭臭死的,怎么躺在这儿,快起来,到对面那棵树下躺上一个时辰就好了。”两个小朋友醒来,一说,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便跑到桥西头,红豆杉树下躺着,但见烈日下,树上飘下丝丝细雨,全身顿觉舒服,渐渐的身上烂处结巴不痒了,约个把时辰,疥疮果然好了,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全村小孩接二连三地到树下一躺,均好了。村民们便把之当神树供奉,大家都来顶礼膜拜,香烛敬之,星移斗转,树心逐渐被烧成一大洞。因而便成了村庄的风水树。当然,成为宝珠风景的标志物和“形象大使”。这次来真的不负此行,总算是了了心愿了。

      村尾一座古廊桥,名叫“三峰桥”。 “三峰桥”也叫长桥、长虹桥。为木材本色,洁净无尘,更无蜘蛛小虫附生,但现在宝珠有变为“宝猪”的趋势,若夏天来到处蚊虫,这整座桥抬梁构架,榫头穿接,不用栓钉。

      越王亭前之下有一踏步石阶名叫“三沟石”。传说明永乐年间,游方道士黄石道人帮村民降伏狐狸精后,送给该村两件礼物:一是经他修剪的九尾菩提树;一是经他敲凿的这块三沟石。说是从“此”走出去的宝珠人,非当官定发财。

    来到了“接龙桥”了。桥身建在风水龙脉之地,内侧对着村子,外侧则是参天古木。此桥虽没有凌云桥美观,大气,但也古朴,厚重。桥顶梁有一横联云:“前隔一山近梓里,直行百步过凌云”,正中也有一竖联曰:“神灵显蹟附龙桥,将军威镇宝珠山。”据传当年郑成功护送隆武帝朱聿健离延平经过宝珠时,村中士绅摆宴接送。故此桥易名“接龙桥”。延山路向上走,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小山顶。顶上有座八角凉亭,相传是从南平九峰山搬来的。亭檐之下挂着写有“天庭”二字的匾额,为亭名,是“天亭”的谐音。亭中柱上挂一隶书联为“憑欄遠眺賞心悅目;靜坐遐思愜意忘憂”。坐在亭上,清风徐徐,凉爽之极,果如置身于天际。侧身于亭内,极目远眺,赏玩山水,静坐遐思,果是惬意之极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 宝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vx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