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和专注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1-03-22 21:57 被阅读0次

    工作是我们的安身立命所在,也是实现价值感的最佳通道。我们都希望工作和兴趣能水乳交融。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太多太多的人对工作是“爱恨交加”,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甚至演变成生活的“大魔咒”,仅有极少数的天生七窍玲珑心的人能够把工作修炼成自己的乐趣、自己的“情人”。就我贫瘠的视野所见所知晓,我听书的讲书人樊登老师就是其中一个,所以,几乎每天通勤路上我都会听“樊登读书”,所听内容涵盖面比较大,有心理、管理、职场、人文、家庭、创业、个人成长、生活等方面无所不包,古今中外均有涉猎。听着听着,工作生活中有些曾经的拧巴,也能学着与之握手言和了,也渐渐能体悟出“读书点亮生活”的妙处。

    另外让我肃然起敬的排名第一位的当属魏书生老师了,我庆幸的是魏老师不止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真正通透之人,最厉害的是他还能把理论和实践以特别接地气的方式讲出来,用几乎所有人听了之后学了之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落实的办法列出来,这就是魏老师之所以成为魏老师的魅力所在。

    我相信不少人跟着魏书生老师学习班级管理,也是希望从烦恼无序的工作生活状态中抽身出来,实现工作高效化、生活高质量化,甚至能实现“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至高愿景。

    一、系统

    且看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报告”中有关“科学化”的部分就谈到了“管理系统”的妙处——

    管理有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系统,二是监督检查系统,三是总结反馈系统。计划系统是让人们明白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人做什么事。监督检查系统是说了就算,定了就干,一不做二不休,把定了的事情、规矩、制度、计划落到实处。总结反馈系统则是指定下来的规矩、制度、计划不一定是常有理、总正确,若时间、空间、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那么它也应该随之而变化、补充、修改、删除。

    这三个系统就像三个轮子。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也能让这三个轮子一起转,三个系统统一运行,那么即使老师不在教室,孩子们也能做到荀子所说的“慎独”——各科学习、各项班级日常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样,老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自己解放出来,对班级管理、业务深钻、个人素养提升等方面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做去落实。

    许多时候我们特别忙特别累甚至出现焦虑急躁的原因,就是我们自己陷入了事事亲力亲为,扣bia抓,不盯着就心下惴惴唯恐娃儿们出现啥不能掌控的意外的状况中。毕竟,我们只是肉眼凡胎,精力体力都有限,肩上担着诸多角色,难免会有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无奈,学生的、自家孩子的、家人的、其他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都会消耗我们很多很多精力。

    若真的能够把魏老师所说的计划、监督检查、总结反馈系统理解透彻,慢慢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实际,借鉴吸收,有选择的应用落实到每一天每一点上,相信我们真的可以从之前的“沼泽”中爬出来,解脱出来的。

    不登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溪不知渊之深也。慢慢啃读魏老师的书,才真正知道何谓大道至简,再辅以坚持和落实,那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二、专注

    人这一生快乐与否,关键在于干事的时候处于哪一种境界。人与本职工作,人与目前所做的事情有五种境界:一是无心无意的境界而是三心二意的境界,三是半信半疑的境界,四是一心一意的境界,五是舍身忘我的境界。

    人在无心无意的境界的时候,无论干什么都会觉得灵魂在流浪,精神在漂泊,这山望着那山高,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永不满足,因为始终没有定下心来,所以总品尝不到做人的乐趣,做事的愉悦。这其实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也是吻合的。活在当下,抓住当下,才有可能尝到“心流”的妙处。这也正是我们为何一再被强调“专注力”最关键的原因。

    成年人也好学生也罢,如果目标太多,内心深处就会一团混乱,没有稳定,当然就谈不上发展。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训练孩子们的注意力就是课堂高效的首要前提了,“身坐端,往前看”就是提高孩子们专注力的外在保证,若孩子眼看着A手里拿着着B脑袋里还念想着C,恐怕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她)的注意力聚焦了。

    这一段内容又与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要事第一”等观点不谋而合。

    学习,其实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读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到书中需求帮助,运用自己的智慧消弭于无形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发现与解决中,我们的生存智慧才逐渐累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系统和专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wt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