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与依赖

作者: 秦晋方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0:39 被阅读68次

        A女士和B女士均是我的好友。她们俩个认识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一年A女士因在路上和别人发生撞车后争执,B女士正好路过,在A女士最无助的时候B女士义无反顾站出来为比她小4岁的A女士解了围。自此两人成了朋友,当然在B女士最艰难的那几年,也一直是A女士在细心照顾。十多年来,她们一直很要好,几乎形影不离,有A就有B。我们也都知道她俩即是单位的同事、又是朋友、还是闺蜜。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她们之间的争吵次数越来越多,每次吵后两个人的心里都极度的痛苦难受!成了不见面的时相互挂念,见了面就会有一股火药味。因为都是朋友了嘛,我们就都没有当回事儿。最近一件事儿,我们都觉得很奇怪。周日B女士约我们一起去她店里包饺子,A女士早早就到了,是即帮着张罗着买菜买肉,还忙着照顾每位来客,就是看不见B女士的影子。时间已经进入晚上的七点半左右,B女士学习开会回来,一进门不知她俩说了什么,只见A女士脱下围裙,拿起提包匆匆离开了。

        今日朋友过生日,在我们再三邀请下,两个人到场。再次提前这个话题时,坐在我旁边的朋友说了一句:怎么觉得你们俩不像闺蜜和朋友,至少比闺蜜的关系还要亲一些,成了母女亲情了!A女士沉默了一会儿,举起了杯子,说“来,二妈,敬您一杯”!说完大家相视一笑,便开始了其他的话题。回头再看看她俩的表情,岂是一句话所能聊了的啊。

      是啊, 在我们刚刚进入社会,初入职场,作为一个职场的小白,对所有的一切都有种不确定感。尤其是刚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我们总能回忆起最初对我们照顾的那个人,我们总记得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给予我们照顾和温暖,让我们有一种家的感觉的那个人,在这种关系的前提下,进而相互了解和信任,有的慢慢就成了朋友或者闺蜜。就像现在的A女士和B女士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情感上的依恋。依恋也是人类最初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依恋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具体可阅读婴儿依恋关系相关内容)“从来没有依恋感的孩子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和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如此等等”。

        成人后,我们发现有些人感到这个世界是友好的,与人相处一般不存在什么戒心;有些人则相反,感到这个世界是敌视他们的,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他们经常提心吊胆和心存戒备,与人交往时,从不敢敞开胸怀,怕上当受骗,好猜忌,这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往往根植于童年时代。我们的大部分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关系互动中形成的。对于个人来说,与父母(或重要养育者)的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关系,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或重要养育者)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许又新教授《心理治疗基础》之人际关系)。“任何个体都有发自人性的依附本能”。依附本能即依恋(分为安全依恋、矛盾依恋、不安全依恋)“心理咨询师如果能协助求助者唤起依附的本能,他们就能自觉地理解他人以及理解群体对自己的重要性”。

        而依赖是依恋发展中的其中一种可能。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在临床上很多“类神经症”的来访者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有时候病人依赖治疗者,达到了迷信和盲目崇拜的程度。治疗者欢迎病人依赖他,并因此感到满足。这种关系可以说相当亲密,但不是真正治疗意义上的建设性关系。建设性治疗关系意味着,求助者和治疗师之间的关系能促进病人的自我理解,增进病人的自尊、自信和独立精神,以及有利于潜力的发挥,病人能够把他与治疗者的关系以及发展关系经验成功地应用在其他人际交往中。所以临床中识别依赖很重要。顺便普一下,加强下印象。常见的依赖形式有4种:1直接依赖(你直接告诉我离还是不离吧?)2间接依赖(你说我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还是考研呢?)3不易识别的依赖(你帮我分析分析,我怎么就对他不放心呢?)4阻抗形式依赖(你让我思考没有处理好这件事的原因,可我就是想不出来啊)。

        总之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识别依恋和依赖很重要!不仅对来访者有帮助,对日常生活中也很有意义!依恋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让我们学会感恩!过度依赖有时候反而让彼此双方都会成为负担却很难觉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恋与依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zb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