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感恩心怎么成了稀缺品

作者: 精气神806 | 来源:发表于2017-06-23 14:58 被阅读75次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农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连续接访。一些退休老同志,在谈及要求解决问题时,总是对单位和现任充满不信任,觉得只要他们反映的问题没有解决,无论是否合理,就是你不对。总觉得历史亏欠他们,单位亏欠他们,好像全世界都亏欠他们,他们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太亏了。接待一次他们的负面倾诉,必须要准备好强大的心理准备,才能抵消接访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接待这些老同志的时候,我在想,实际上这些老同志的待遇落实,历任的负责同志都做了很多努力。在现实改革过程中,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能够落实到这样的程度,应该可以说已经尽力了。但是,在这些退休的老同志眼里,现任成了拖着不给他们办事的坏蛋。所有你的努力,给上级部门的汇报,同级之间的沟通,政策的参照依据等等争取工作,没有得到他们的一点感谢。接访多了,在反复倾听垃圾倾诉的同时,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为什么他们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呢?

    如果他们对时代有感恩之心,他们会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发展的时代,需要每个人包括老年人去适应;也许他们不会生活在整天对现实的失落和对现状的抱怨中,也许会满足于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中。

    如果他们对单位有感恩之心,他们也许会认识到单位没有对不起他们,想想原来就是在农场种地,因为有国营农场的身份,才会享有现在的退休金;对比当时同样种地的农民,相比较退休金和保障,他们应该感激单位这个平台;不是这个平台对不起他们,而正是这个让他们整天抱怨、每天就琢磨是不是对待自己待遇不公的单位,才保障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如果他们对周围的同事有感恩之心,他们应该知道在现有政策下,大家尽力了,没人对不起他们;他们的抱怨和频繁找麻烦的心态,已经变成了同事们的负担,形成了负面影响。那些老年人,不识大体,就只知道为自己的事不依不饶。

    也许他们换一个思路:用感恩的心去看待时代,看待单位,看待同事。角度一换天地宽,他们心宽了,放下对现实的抱怨和对抗了。

    说说容易,改变很难。尤其是老年退休人员,多年的思维已经固化,还维持在10年20年前的水平,怎么能轻易改变呢?

    感恩心缺乏现象在各个阶层都可以见到。收入群体较低的阶层,不是抱怨自己能力水平不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而是抱怨社会不公,社会和周围的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感觉到愤愤不平。收入较高的阶层,不是感激时代为自己的财富聚集创造了机会,自己回报了社会多少;也在抱怨员工和下属不知感恩,社会对自己还不够好,还没有给自己更多。


    也许这是一个人性共有的的弱点:人往往习惯于自私自利,习惯于别人为自己牺牲,而丧失了感恩的传统。在思维固化惯性驱使下,不会感恩了。在现代社会里,感恩之心已经变成了稀缺品。

    古代传统文化中是有感恩精神传承的。从小就教育孩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说知恩图报。推及到父母养育之恩,“乌鸦反哺”,孝道文化也是感恩精神。但在现代快速生活节奏和压力的挤压下,孝道传统还存在多少呢?

    在传统文化儒释道来源中,佛教讲因果报应,在许多佛教的故事中,有许多因为施恩于人而得善果的故事,或者是转祸为福。

    在国外的文化传播中也有许多感恩的故事。感恩节的故事也许有杜撰的成分,我自己也不相信殖民者会从内心真正地感恩当地帮助他们活下来的土著人。也许在他们处在生存困境的时候,他们的感恩之心是真诚的;但是当他们一旦把城堡建设起来,大炮架起来,土著人便成了他们要轰赶驱逐的对象,因为殖民地的扩张需要土著人的土地和资源。在殖民扩张,对土著驱赶杀戮的时候,他们的感恩心是丧失殆尽的,有的只是自私自利的凶残。


    社会是需要感恩之心的,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之所以每次听到都让人感动,就是歌曲和歌词都戳到了人性的软弱之处。“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有谁知道我的脆弱?”这句歌词,足以戳疼任何一个外表坚强的拼搏者。

    真正的感恩之心需要注意克服三个倾向。一是施恩图报,二是感恩近视,三是知恩图报的局限。

    1,施恩图报,是功利之心的表现。

    施恩图报是带有功利目的的,就像是在电影《教父》中的科莱昂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科莱昂的施恩是必须要偿还的。好像就是教父给你放了一笔无期贷款,随时可能要你来偿还,要来收租子。

    如果是带有这样的功利心,一旦遇到没有偿还的情况,科莱昂的办法是用黑社会的办法去惩处。一般人则会谴责,没有偿还的人是忘恩负义,要绑到道德的耻辱柱上。

    施恩图报的人,是不虔诚的,不是纯粹的。带有这种价值观,一旦遇到受恩不报的人,就会让你的施恩于人的价值观扭曲。施恩于人,是为了将来可以有好处,一旦遇到情况反转,就会限制你施恩于人的心态。

    中国许多人到神庙里去求观音菩萨和各路大神,不是真信神,为的是与神做交易。大神保佑,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再来庙里还愿,给大神殿长命灯上高香。如果大神这次不灵验,事没有办成,就不给大神烧香了。下次有事,换个灵验的尊神再来试试。

    因此,只有去除功利心,施恩不图报,才能让自己的行为和灵魂升华。才能让自己放下负担,轻松享受施恩和给予的幸福感;才能给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而不是一个恩情放债主,随时准备收取本金和利息。

    2,感恩近视,我们容易记住外人对我们的滴水之恩,却容易忽略我们周围的亲人长期对我们的奉献。

    在人们的感恩之心实践活动中,往往容易记住外人对我们的帮助,却太容易忽略掉或者无视我们周围的亲人对我们长期持久的奉献。比如,在外面遇到困难时,路人的一个指路,旁人的一个举手之劳,可以让我们的心里涌起一阵感激之情。回到家里,对于家人,丈夫或者妻子长期的支持,似乎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已经变得麻木了。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大多亦是同样情况。有的说,都是一家人,那么虚干什么?实际上,在这种感恩近视情况下,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于家人对我们所做的牺牲,丧失了对于家人也要感恩的传统。

    感恩近视还体现在对现有单位和现在的岗位工作,缺乏激情和奉献精神,觉得大材小用。实际上,你现在的单位就是你的平台,离开了平台,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你什么都不是。现在的工作,除了是你的breadwinner, 同时也是你在社会这个链条上还有价值,能够奉献你的一份力量的岗位。

    感恩近视也体现在对于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存有诸多不满,认为什么什么时候最好,比现在要好。这种心态在坐出租车的时候,经常听出租车司机骂骂咧咧,骂时代,骂社会,骂所有的一切。好像他们这种状态,生不逢时,换个任何时代都比现在要好。实际上,任何时代都有人过的好,有人过得不好。一切不仅取决于你的原生家庭,你的生活起点,你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才是你在任何时代里都能过得好通行证。

    克服感恩近视,就要首先珍惜我们身边的一切美好。感激家人,是家人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港湾和疗伤的地方,是父母给予了生命,是夫妻孩子给予了核心家庭挚爱。感激单位和工作,才会意识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都是过客,要珍惜现在的单位和工作平台,用最大能力点燃平台。感激时代,让我们知道今生不易,此时最好,应该好好享受当下。

    3,知恩图报需要拓展打开

    知恩图报是对的,但是需要拓展打开。如果是一对一的关系,某人对我有恩,我便时时记得要随时准备报恩。而报恩等于还债,报完之后,一下子两清。人家如果再有难,需要帮助,就变成无债一身轻,可帮可不帮?这显然不对。

    如果必须是知恩图报,对我们以前没有恩情的人,如果有难需要帮助,我们便可以不帮,因为不欠债。显然这也不对。

    实际上,从做人的格局上来说,施恩图报需要拓展打开,把格局做大。施恩图报,不仅仅是随时准备偿债恩公,而是把善心传递,报给周围,报给全世界。应该是这样一个思维导图:你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你感觉到了心里热乎乎的,感觉到了人的友善;你应该同样传递友善,用你的举手之劳,让别人感觉到热乎乎,感觉到人的友善。

    拓展打开的知恩图报,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是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是“与众为善,则生命永存”(塔木德)。

    拓展打开的知恩图报,不会拒绝接受爱,因为害怕自己无法偿还;也不会惧怕去奉献爱心,因为施恩不图报,不带功利心。


    克服了感恩的三个倾向,对周围对万事万物存有感恩之心,心态就会顺了,不再是抗拒。单位里反对你的,是药石,是对你的历练,你只需要做的更好;单位里支持你的,是你的福星,你需要以更好的表现不辜负他们的支持。

    这样才能实现论语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拥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达到随遇而安、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才能真正享受生命的美好。“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社会,感恩心怎么成了稀缺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szx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