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最重要的日子就是过年。
从大街小巷的店铺再到家家户户的张灯结彩,无不是一派喜庆祥和。
南方尤其重礼俗,大约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就每天变着各种花样,扫房子、贴窗花等等,每天不重样,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圆圆满满过完大年。
记忆中那一摞摞红红绿绿的压岁钱,尝不过来的各种果品零食,还有亲亲热热的一大家子,说说笑笑中一年的辛苦烟消云散,老爸每年雷打不动受表彰的“先进工作者”称号总是饭桌上热议的话题。
而我呢,最爱和表哥表姐表妹堂弟们攒在一起,比比谁又长个子了,谁的新衣服好看,再拿一堆道具客串一把当红电视剧里的格格娘娘太子妃等等,就觉得委实幸福......
说说笑笑,压压马路,一晃三顿饭过了,大人们开始张罗着打通宵麻将。我们几个表姐妹则商量着晚上去谁家过夜,被窝里讲不完的悄悄话,有一搭没一搭,不知何时竟也都睡着了......
那时候,没有禁燃烟花,有声响的,没声响的,场面大的,小范围的,像是魔术弹、小丑跳、仙女棒等等花样繁多,只要找爸爸要一根烟头,就可以一直点到嗨。
那时候,大家看的都是央视春晚,讨论其中的段子妙语,人物桥段也都自然默契,你只管起个头,都会接下段。
那时候,娱乐这事没有代沟。一年到头就传唱一两首歌,一说歌名大家都知道,一起旋律大家都会唱。就火一两个明星,大人小孩都认识,贴画海报都是ta。那歌也真的容易传唱,不仅词写得细腻,旋律也走心。明星也是真的演技在线,长相也分得清。
那时候,过年一定要吃顿饺子。外婆擀皮、外公拌馅、然后一家人争先恐后上手来包。
记得大概是4,5岁的样子,我不小心包了第一个“有模有样”的饺子,外婆止不住地夸我长大后会持家。当时不懂什么叫持家,反正被夸就是件特别荣耀的事。
外婆一直都是个情商特别高的老人,你会听她一直变着花样夸,即使你做错了什么,她也从不责骂。她是那样一位智慧又美丽的女性,是我心中对于女性角色在家庭中的最初样板。
时光总是往前走,再过20年,当我回忆起40年前的这些过往,是否还会带着相同的情愫,不得而知。
不过,对于每一个当下,心情总归是类似的,藏着怀念,揣着珍惜,偶尔惦记,默默分享,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