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正确认识自己是提升学生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心灵滋养。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心理学的知识,又参考了中教云平台上的相关资源,设计“我是谁”相关系列课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完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