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来自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一幅著名对联,心怀天下的读书模样,让人肃然起敬。
我曾专程去参观东林书院,但将院内东林党人的个人事迹浏览之后,却不禁有些失望——没有哪个人有特别突出的事功成就,除了有一些著述而已。
据说崇祯皇帝在大明帝国崩溃的前夕曾经感慨道说东林党人误国,但这估计是有些人为了贬低或抹黑东林党人所编造的故事。仅就我在书院所参观这些东林党人的事迹而言,这些儒生们对于挽救大明帝国应该没有做什么大贡献,但是要说他们误了大明帝国那也是高估他们了。
看看当时东林书院的这些读书人们所订立的规矩:首要是“莫谈国是”!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仅仅是一帮读书人而已,他们只不过是定期聚在一起轮流讲一讲程朱理学,一月一小聚,一年一大聚。他们也只是为了钻研儒家学问而聚在了一起而已。他们所订立的院规很明确的规定绝对不得“评有司长短”,即不允许评议朝政,不得“议乡井曲直”,即也不准评议地方官的作为言行;也不准将外界政治性文书带进东林书院的大门。
一帮聚在一起研究学问的书生们怎么可以称之为党呢?他们没有政治诉求,与政党无关。他们也不能称之为乡党朋党或团伙帮派,如果一定要给他们贴的标签。或者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名叫东林学院的学术团体。
但他们又怎么会被人称之为东林党呢?
回到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大明帝国已病入膏肓,明熹宗醉心于做木匠,朝政都由阉党魏忠贤执掌。这个地皮流氓无赖出身的恶棍,权势滔天,利用东厂西厂特权迫害异己。他甚至被人尊称为9000岁乃至9900岁,各地谄媚奉承拍马屁的官员甚至为他建立生祠,为他歌功颂德,甚至有无耻的文人提议要让魏忠贤配祀孔庙。
东林书院的书生们虽然没有政治诉求,但是他们有崇高的道德追求,他们与当朝一些反对阉党的文官们有书信往来和个人私交。他们讲学研讨,传递儒家学说及道德观,深得士子之心,一时听者云集,社会影响甚广。客观上对阉党专权的歪风邪气产生了一种正气凛然的抗争氛围。阉党为了打击政治对手,就将东林书院的书生们与阉党政治上的对手们,即那些不听话的文官们一律定义为东林党,诬称他们朋党为奸,遥控朝政。甚至有好事之徒,专门编了东林党人名录,并且把其中较为重要的108人匹配梁山泊108将的绰号。
东林书院的书生们以及与他们有交往的朝廷文官们从来没有称自己为东林党。这完全是将他们视为政治对手的敌人们强加给他们的标签。作为以弘扬孔孟之道及程朱理学为己任的儒家学者们怎么可能组建任何朋党!
高子止水,是当年东林书院的主持者、一心想以讲学安度晚年的高攀龙投湖自尽的地方,站在此处,你不仅会唏嘘历史上那些投湖自尽的著名文人:从屈原到王国维,到老舍……他们以文人的方式来告别这个让他们失望透顶的世界。
当然,后世之人再称他们为东林党应该算是一种尊称,或者是想拿现代政党意义上的党来称呼他们这群人。修齐治平,本身也是儒家修行的范式。虽然东林书院的书生们不过是以研讨儒学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但在当时的一潭污泥浊水中,他们可称之为是一股清流吧!
国外有一个汉学家曾经给东林党人贴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标签,说他们是那个时代东方重整儒家道德十字军,这个比喻很有意思,西方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东林书院重整道德的运动同样没有拯救他们所处的帝国——他们崇尚清谈修身,却不注重务实改革政治的言行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让人一声叹息——百无一用是书生——仅有传统儒家价值观的腐儒们在现实恶劣的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