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初中毕业和哥哥去北京旅游的时候,一夜的硬卧生活,使我对于人们的巨大流动产生了震撼之情,也对人们火车上的生存状况感到了难受。过道上的拥挤人群,晚点的宿命以及来来往往嘈杂的人声,等回来时,姐姐给我们买了新出的动车票,我才感觉到原来人们的出行也可以这样。
后来出去上学,还是在动车上,但当时的环境已经改变,再也不是当时对于动车的好奇,以及阶层的划分,大多数人从硬座变成了二等座,但有些人的素质还依然保持在六年前初中毕业我坐火车时的感觉。
插队的人,说话异常大声的人,吃有味食品的人以及占座的人。这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有的只是我们教育的缺失。
我们的教育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缺少人们出行的行为准则以及特殊的应急知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出行?我们不应该做哪些事,这都应该是我们教育应该告诉我们的。
现在,如果你出去,你不是一位医护工作者,若一个人躺倒,你选择的是赶紧寻找医生,但若是我们每一个都具备初步检查及救护的能力,是否就能给这位倒下的人,争取那救回他命的一秒。
我们是否有应急知识,是否具有基本救护知识?值得我们的教育系统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