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出发的原点》
按:前几日,看了掌上平度发布的张杰书记的《乡愁》,感悟颇深。是啊,我也在想,乡愁到底是什么?
乡愁,是你回到老家依旧有顺口喊你乳名的长辈和同伴;
乡愁,是你身在他乡依旧能为想起母亲的拿手菜和家乡的特产而垂涎思恋,激起回家的欲望;
乡愁,是你闲暇中依旧能回想起儿时的那些酸甜苦辣咸;
乡愁,是你在梦里总是不经意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放牛羊,看西瓜,除杂草,收庄稼;
乡愁,是你在每个传统节假日都能勾起母亲按传统亲手制做的美食——饺子,手擀面,大馅元宵,鲜嫩的大鲅鱼,炒棋子,小巧饼,啦啦汤的牛肉包子……
乡愁,是父母亲人,老少爷们紧紧的握着你的双手,千叮咛万嘱咐的送你到村口。
乡愁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活力四射的激情,充满希望的理想。
忆乡愁,记真情,不忘初心;
扬正气,正能量,继续前进。
努力扯起记忆的网,让丝丝的回忆勾起浓浓的乡愁
愿乡愁永远被记住,愿乡愁得以传承延续。
因为,这我出发的原点。
孩子想听我们的童年,暑假里,就从童年的暑假生活说起。“嫌累就好好学习,赌志气跳出农业社。”娘挎着篮子边走边说。喂玉米,谈起这个话题,妻子和我感触颇深,永远难忘,以至于它成了我们努力学习,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动力……
《记住乡愁——喂玉米》
夏天,一入伏,不是热,就是雨,三天两头下大雨 ,一天三时大汗淋漓。
老古语说“六月连阴吃饱饭”。老百姓期待下三天热五天,为什么?光热不下雨不行,棒子(玉米)不拔节,昌果(花生)不下针不结果;光下雨不晴天天也不行,棒子疯长没筋骨,昌果烂蒂芯不成果。
今年的天不知道怎么了。10天有7天阴,剩下的3天就艳阳高照。有时候眼看着乌云压下来了,却瞬间被一阵狂风就吹散了。村里的老会手不知道求了多少次雨了。
“孟,嫩吃了?快坐下风凉风凉吧,真个熊天,这几滴雨就下不下来了。”“灶马上说今年九龙治水啊,说算的多了,商议不下来了。”父亲和本家的三爷爷边说着边坐下来,三爷爷顺手小心翼翼的把他那宝石花牌收音机往地上轻轻一放。
太阳下山了,炊烟逐渐的散去了,妇女们也逐渐的洗刷完了锅瓢盆碗,有拿着马扎的,有拿着蒲团的,有端着针线笸箩的,三三两两的走上了村中心的大路口。孩子们更好,家里条件一般的,搬着装有麦秸草的尼龙袋子,条件好点的拿块大海绵或是大篷布,往地上一摊,就成了舒服的露天床。
天渐渐的暗下来了,街头就跟赶集一样,你一言我一语,熙熙攘攘的。“俺做(zou)的烫面饼,炒点面酱。”“赶明儿马戈庄集,割点肉包饺子吃。”“庄户孙真孙,种什么什么不挣钱,他们说昨天闫村集黄瓜1块钱潘35斤。”“昌海今年发个小财儿,种子站的活儿让娘的全包去了。”“拥军家抱猪了,一窝17个,头一回听说这么多。”……
“”
天黑下来了,能看见的只有天上除了的银河和闪闪的星星,还有三爷爷嘴里叼着的红色发光的旱烟头。孩子们撒娇的时候开始了。“爷爷,到底哪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什么时候过七月七?”……唯有身旁三爷爷一言不发,他一口口的吸着烟,品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单田芳的《隋唐演义》。大人三人一群,两人一组的谈论着,孩子们就像炸了锅一样,吆喝的,嬉闹的,说笑的,疯跑的……
“听众朋友您好,现在播报青岛市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发布的天气预报——”三爷爷大喝一声:“都别吆喝了,听听天气预报。”顿时鸦雀无声了,只听到收音机里播音员清晰的播音声。
“天气预报,青岛市今夜到明天阴有大到暴雨,东到东南风3-4级……”就这样身边的大人孩子,男的女的都竖起耳朵认真听了两边,生怕丢掉一个字。天气预报播送完了,大家的话题转眼从三百六十行直转下雨了。
“天老爷可开眼了,快下点吧。”
“棒子都旱的溜溜叶了。”
“下雨接着施化肥。”
“得回家看看咱的汤沟头,别堵了,淌不出水去。”
“下雨,截留猴就多了。”
“回家拾掇拾掇天井。”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雨前的准备工作。
“要是真下的话,咱明早也早早喂化肥。”父亲跟坐在旁边的母亲说。“昂,得喂,不喂更不行。”娘应答着。我和哥哥都听到了,心中的不情愿倒也大气不敢出,小声不敢吱。
“一会儿回家拾掇一下,套上牛,装上车。拉三袋子差不多够了。”
“差不多,一亩地一袋子,趁早施上。”
“想着装上俩脸盆子,两张小大镢,别忘了拿上那块大塑料纸,让他俩也跟着,还快一些。”
……
说完了,父亲就先起身回家了,先到牛棚里看看牛,抱上铡好的棒子秸,再提上半桶加了麸皮的水,喂了牛,饮了牛,就开始拾掇物品装车了。
紧随其后回家的是,娘喊了哥哥和我。“嫩俩我别玩了,咱回家吧,早睡觉,明早下雨的话,咱好早起,一起喂棒子去。”娘说完,拾起马扎,告别了乘凉的邻居,就往家走去,紧跟后面的是哥哥和我。“热死热死的,谁能睡着?”哥哥抱怨说。“明天我还得写作业呢。”那个时候,写作业就是不干活的幌子,可这幌子关键时候也是没用的。“老百姓就这样,该瞪眼的的时候就得瞪起眼来,过了这个时候,想喂都喂不上,想长个棒子都难,后天再写还晚你的作业了?”娘辩解道。无语,各自不情愿的低头回家了。
家里需要电的时候,没有。每当这时,不知道家里还有几个电灯的开关是开着的,问过之后,都说“不知道”,只好赌一把,后半夜才能见分晓。花280块钱买来的奢侈品金龙牌电风扇不用说了,该转的时候肯定不转,不该转的时候就更不转了,别说风凉是怎么一回事了。花450块钱买回来14英寸的星海牌黑白电视机,摆在高低柜上,常年盖着纱巾。我不说原因,你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有电的时候没信号,没电的时候有信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母亲在天井里拿着家里唯一可用的电器——手电筒为父亲照着装车,化肥、脸盆、塑料袋子、小大镢……样样两套。
哥哥和我坐在天井里,仰望着星空,乘着些许的凉风。“赶明天你跟谁一帮?”哥哥问我。“跟咱娘吧,跟咱爸爸我跟不上。”哥哥应允了。父亲和母亲也拾掇完毕了。
娘拿着手电径直进了正间门,走向正北的饭柜,接着灯光摸起来火柴,一擦,点亮了火柴干,娘顺手点上了油灯,这才吆喝我们进屋。“热死了,我待会儿再睡,哥哥不进去。”“快点进来睡觉去,明早上早起。”父亲呵斥道。哥哥无奈也进屋去了。老闷热的屋里交杂着剩饭味、霉变味、燎烟味,热气腾腾的,难以入睡。娘推开门,递给我一把蒲扇:“快扇着睡吧,明早咱还早起。”我静静的躺在床上,聆听着窗外的意思动静,担心雨滴掉落的声音。幻想不下,“天气预报不一定准啊。”幻想下大了“快下吧,下大了,不仅风凉了,明天地里就进不去人了。”幻想着有个什么办法能快点干完,幻想着有个什么办法能不去地里干活儿,幻想着好多好多,最后还是想,肥沃的土地是自己的,收获了庄稼是自己的,辛苦的爹娘也是自己的。我和哥哥不帮着干,别人没有来帮咱的……想着明天怎么干,想着明天下雨怎么穿雨衣,怎么挖化肥窝,心里凉快了,身上也不出汗了,慢慢的,蒲扇呼的慢了,再慢了,竟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