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道随言

莫道随言

作者: 昉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23:42 被阅读0次

《挪威的森林》

书中使用的是“干”,这样读起来带有工具性质的字眼。

为什么呢?

“你母亲算什么?你说!我失去了直子,那般完美无瑕的肉体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为什么用“肉体”来表达呢?

首先要了解《挪威的森林》的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来自百度。

我相信渡边彻对直子的情感不会较于《人生海海》中男主眼见着他第一任妻子死于怀中稍逊。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头士的歌名,因作者村上春树从其聆听中获得一种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仿佛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

如“间”,连续的非连续性的发生。

展现的是所有被缩小的思维和形象。复杂成为简单,大变成小。


孟子说人性是有善的,荀子说人性也是有恶的。

这是人的本性。

神性与兽性。

超我与本我。

而人拥有社会属性的,存于关系中,这也是荀子提出“伪善”的根本。

由人的社会属性拉扯着人性的向善,这也是礼的根本。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善良。

在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中是怎样定义意义的呢?

“与自己的本性或核心本质达成的共鸣”——《思维的囚徒》

正如《白鹿原》中黑娃最后与朱先生说,“兆谦闯荡半生,混帐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

从“伪”至“善”。

相信种子迟早会发芽。

相关文章

  • 莫道随言

    最近的心情有如被青楼妈妈比着去做人肉生意的清倌人。 《千刃千眼》,是有趣的。 皆言一千人眼中便有千种哈姆雷特,可作...

  • 莫道随言

    晚上,父亲来了电话,声音里透着疲惫,我似乎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其他的意味来,对一生到此时的碌碌无为感到了些什么吧。 父...

  • 莫道随言

    朦胧诗代表作之一,《致橡树》,作者舒婷。 它其中有句是这样说的,“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首诗通篇仿佛...

  • 莫道随言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影响极大,家里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对人格面具。成对的人格面具中,一个是家庭成员的内化(客体面...

  • 莫道随言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的内容,处处都可以看见女性主义的冲击痕迹。光是从形式上看,要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私密关系、内心...

  • 莫道随言

    @朵朵云 在我们可爱阿姨的文章中: “你看到的就是你。你看不到的叫存在。”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在姨的文章中...

  • 莫道随言

    看书是需要历史观的,这便像画杨桃一般。 在楚汉争霸时,有个人的出身似乎是个谜,韩信。 他的奇怪之处在于,何以拜大将...

  • 莫道随言

    精神病学。 最近看的一本书,《沈渔邨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有两大基础,一为生理——神经科学。二为心理——心理学、社...

  • 莫道随言

    荣格自己的人格面具曾经发展到了顶峰。他在《红书》开篇有言,自己40岁时已经名利双收。他当时已经是国际顶级精神病学家...

  • 莫道随言

    以“女为男用”为根本的性别角色规范; 这是潘绥铭与其学生合著《性之变》中的一段话。 这是中国人于1919年前的性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道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g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