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4c4037721853ff58.png)
<七律·牡丹>
清新淡雅艳无双,摇曳东风意欲狂。
半入豪门栖富贵,半依美鬓焕容光。
残春未解花中语,晚雨犹怜色里香。
莫道韩生无早觉,也曾风雨贬洛阳。
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讲: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其实,非但李唐人爱牡丹,李唐之前,李唐之后,爱牡丹者甚众,如北周时的杨子华,就以专画牡丹而闻名,如果北周之人不喜欢此花,作为国画大师的杨子华也应该不会独爱画牡丹了。
据唐人的《海山记》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在皇家园林中,大量地种植牡丹,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可见隋炀帝对牡丹的爱好。由此可见,李唐人爱牡丹,其实只是延续北周,杨隋的爱好,至于武后贬牡丹,那只是雌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与牡丹大概是没有关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e49bdbe4193e9d4a.png)
唐朝是诗歌的花季,唐朝人又那么喜爱牡丹,咏牡丹之诗在唐朝盛行便不足为怪,其中写得最好的莫过于十三不第的才子罗隐,兹录如下:
《牡丹花》
罗隐〔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此诗之妙在于颔联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把牡丹的高贵冷艳写得如同洛神处子立于前,让凡心所动无处隐藏,后秦观词《南乡子》直接拿来使用,也算妙趣天成,只是可惜了后人把这句罗隐的原诗当成秦观的了。
除了以上这首千古流传的《牡丹花》诗之外,罗隐还有一首咏牡丹的诗,亦呈奉如下:
《牡丹》
罗隐〔唐代〕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倚阑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7345ee82bc2a67f3.png)
当然,罗隐写牡丹的诗远不止两首,但此两首诗的高度在同时代是很多诗人甚至包括名人都难以企及,可以说,除了刘禹锡的《赏牡丹》这首诗能够免强排列在一起,其余够其左右者,甚少矣,刘诗兹录于下:
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这首诗,如果单从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上来说,远比不上罗隐的诗,但其中这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却是让后人记住并深为赞叹之,相比罗隐的婉约,下里巴人更喜欢直抒胸臆的话语。
说到咏牡丹的诗,有位女诗人不得不提,这位因被李亿始乱终弃后又自甘堕落的才女,曾向温庭筠写过咏牡丹的诗,在此不妨一录:
《卖残牡丹》
鱼玄机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鱼玄机把自己比作孤高自傲的牡丹,却始终得不到赏识的才女,事实上也是如此,更多关于鱼玄机的故事,可以参阅我写的《唐才子传之鱼玄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6649e8b5e1219fff.png)
如同牡丹一般的鱼玄机,除了悲惨的结局,便是后人对其行为的诟病,鱼玄机在当时的命运其实早就注定了,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除了鱼玄机,还有一位女子同她的命运相似,却活得很从容,爱过,然后平淡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她就是薛涛,同她同床共枕为她写诗的大才子元稹,二人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双宿双栖,便留下的诗足够后人品味,以下这首《牡丹》是薛涛写给情郎元稹的,录如下:
《牡丹》
唐·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诗中,薛涛把牡丹比作自己热恋中的情人,表达与情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情人相守相依的缱绻之情,只是元稹这位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大才子对待薛涛的感觉不过是沐浴了一场巫山雨,此后,便又与刘采春双宿双栖去了,当然,作为对校书的回报,元稹亦写过好多首牡丹诗,亦录如下:
《牡丹 其一》
唐 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牡丹 其二》
元稹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
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年仅三十的元稹对年过四十的校书的爱,恐怕只能用一场巫山云雨来概括,这也从以后元稹再也没有去过浣花溪便是最好的例证。从元稹的咏牡丹第二首的颈联中大概可以看出来,所谓“繁绿阴全合,衰红展渐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454f14ed34117df2.png)
既然提到了元稹,自然就少不了白居易,这位在中唐史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又和元稹是至命之交的朋友,在写诗上往往被并称为“元白”的哥们,其咏牡丹之意亦相同矣,字面叹牡丹之凋零,而内心深处却是感叹美人之迟暮,白诗两首《惜牡丹》兹录如下:
《惜牡丹花 其一》
唐代: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惜牡丹花 其二》
唐代:白居易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白诗之咏牡丹其特色平平,也没有难懂之句,没有点评的必要,就此放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b2bbafb40708a988.png)
前面说过,唐人爱牡丹,唐诗人亦喜欢吟诵,在此,应少不了作为诗佛的大诗人王维,王摩诘写过无数的山水诗,首首清新自然,他的这首咏《红牡丹》诗亦不例外,兹录如下:
《红牡丹》
唐代: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诗佛之诗,其动心之处,往往在一字,如此诗的“静”和“深”。把娇艳欲滴的牡丹写得如此火焰与安静,只有王维才能做得到吧。他的另一首诗《辛夷坞》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与牡丹不切合,亦放置于此,供君欣赏: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34707e41e34474b6.png)
摘录牡丹之诗,本已不少了,但以下两位诗人还是有必要公之于众的,其中一位是李义山,虽然义山诗晦涩难懂,但他写的这首《牡丹》却是千古名篇,不摘录如此太为可惜:
《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的诗,除了描写爱情就是抒写官场失落,这首诗也不例外,只是他写这首诗究竟送给哪个女子却不得而知了。即便他能写出“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优美的思念之句,也不妨碍他与宋华阳姐妹双宿双飞,这诗里的朝云又在哪呢?她能明白李义山的心意吗?
除了李义山的晦涩诗外,还有一位便是李贺,这位少年天才却因其父之名而终身不得入仕,其诗中所包含的幽怨情感又有几人能懂呢?
《牡丹种曲》
李贺
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
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
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
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
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
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李贺素有诗鬼之称,其诗多含幽怨之气,还是少读为妙,除了《李凭箜篌引》之外,老夫唯独对他的“向前敲瘦马,犹自带铜声”两句诗倍感肃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7289dc2e67864035.png)
以上这些唐诗的立意角度无非以牡丹的尊贵来衬托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以下这位诗人的咏牡丹却别开生面,不可不品:
《牡丹》
唐 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把牡丹和蜀葵相比,除了柳浑恐怕再无第二人吧,柳浑在唐代诗坛上汲汲无名,却因这首牡丹诗而名传千古,活得也算值了。
当然,唐朝写牡丹诗的诗人远不止我上面所列的这些,比如苏轼用诗讽刺的徐凝,就写过牡丹诗,还有如卢纶,王建,张又新等均有作品面世,由于其水平不高,也就不录如此了,有喜欢他们作品的,可自行百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48faa5302226b960.png)
除唐人之外,宋人亦喜爱牡丹,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便是苏轼,就写牡丹这个题材来说,苏子瞻一生写过几十首咏牡丹的诗或词,当然,感觉苏诗在写牡丹上的成就不高,在此亦不妨录其一首,以飨众友:
《牡丹》
苏轼
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
东坡此诗之局限,只看重了牡丹之色,而忽略了牡丹的气质与内在的品德,看来子瞻也是个只爱外表不爱其德之人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680311cd1c9c59e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