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念的三大特征
归类陷阱
人类通过创造概念来感知世界,并且被各种概念所奴役,潜念有时会禁锢人的思维
无意识的行为
人们无需受到明显的意愿或意志的干预,就能按照习惯无意识的行动
请求借打印机的例子---------------人们“潜念”的对熟悉的句式做出反应,而不是“有意识”的对内容进行反应
将收到的备忘录送回的例子
单一视角
单一视角会禁锢人的思维(膝盖扭伤者请求多人帮忙买弹性绷带的例子)
2、被简化的世界---潜念的六大根源
“潜念的专家”(重复)
不断重复会形成“潜念”,熟悉的节奏和熟悉的韵律有助于我们进入潜念状态
不成熟的认知承诺
在我们刚刚碰到某类事物时往往会形成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很可能是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在再次碰到类似的事物时,先前形成的不成熟的认知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初次接受信息的方式(专念或潜念决定了以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
潜念和潜意识
通常情况下,意识会用自己的力量阻碍潜意识的进入,潜意识常常在不可知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意识和行为,除非动用冥想或精神分析的技巧,否则我们无法认清或改变它们的影响。潜念和潜意识不同,潜意识从一开始就是不可知的,而潜念在形成初期会被意识加工处理
资源真的有限吗
人为的对资源、爱、能力设限会影响我们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爱、Roger Bannester打破极限的例子
熵和线性的时间
熵认为世界是处在一个逐渐变得混沌和老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想办法让其变得更有序。
线性时间观认为时间是线性的,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然而,不同的文化对时间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很多东方哲学认为时间是循环往复的,因此有转世轮回的说法。
以上两种想法都会导致我们形成潜念
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
以结果为导向的早期教育会让我们形成“潜念”,我们会很注重与结果相关的问题,而忽略了当下的情况。
而以过程为导向,我们关注的问题会变成我当下该如何做,而不是能否做到,这样我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实现目标的各个步骤上。世上没有失败,只有无效的解决方案。
背景(context)
我们的行为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人们的行为受背景所控制,而心理定势又决定了我们如何对背景进行解释。我们对背景的反应模式大多是儿时所习得的。背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环境的认知会发生改变,背景也会发生改变
“想象成不同现象的轻微电击实验”、“卖花女的故事”
“人们的行为容易被主流价值观洗脑,用主流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而忘了自己的初衷。因此,任何时候都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非常重要”
3、无心而酿成大错---为潜念付出的四大代价
狭隘的自我形象
狭隘的自我形象会让个人和企业变得非常脆弱,会让人身处危险之中。(家庭主妇的例子)
对结果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的自我形象变得狭隘,关注过程以及能帮助我们获得专业技能的步骤能防止我们轻视自己。(对结果关注的自我设限)(碰到厉害的人我们可能过分关注他的能力,却不去关注他获得能力的过程)
基于过去的自我经验也会束缚我们的手脚,许多无法超越的极限其实只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假象。(过去经验的自我设限)
即便是那些自信满满的人也可能潜念的受到自己特定身份标签的不利影响(身份标签自我设限)(自我诱导依赖症现象,人在扮演完老板或助理的不同身份后会有不同的答题表现的实验)
无心的冷酷
潜念不仅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而且会伤害他人(被命令逐渐加大强度的电击实验)
如果我们只是机械的延续以前的决定,而不是每次都审视,那么就有可能做出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
失去控制力
潜念会让我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进而限制我们的控制力,警惕广告商利用潜念来影响我们。
我们倾向于将所有的麻烦都归咎于某种特定的原因,这种倾向让我们看不到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这大大限制了我们选择的自由。
离婚原因的认知、酗酒倾向的认知、 两次算数题的实验(找到一种通用解法就不会寻找其他方法了)
习得性无助
屡次失败,屡次无功而返,那么很多人就会放弃努力,这被称为习得性无助(老鼠溺水的例子)
屡次失败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这样的人会忽视新的有利信息,完全放弃对自己的控制权。但如果我们不停地努力寻求各种积极信号,这种心理定势是可以被打破的。
未发挥的潜能
潜念能够削弱我们的自我形象,让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变得狭隘,而它同样能够埋没我们的才能。
例子:一个人小时候对爷爷奶奶的印象,会影响自己变成老年人后的行为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