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儿步入高三后,不知从哪一天开始,陡然懂事起来,格外用功,学习模式已从“催他学”变成“催他睡”了。
我拗不过他,自己实在熬不住,往往就先他睡了。
兴许是看多了电脑、稿子,刷多了手机,用眼过度,左眼患了结膜炎还是别的什么炎,于是今晚给自己放假,什么也不看,刚从出版社拿回的三本稿子也暂时搁置一旁,让编辑急去吧。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十点多,钥匙转动门锁的声音响起,我倏地从半睡眠的修养状态转换成“劲爆”状态,满脸堆笑,温柔以对。锦儿难掩疲惫地照例洗漱,坐在桌前…每天两点一线,多么枯燥的生活!我想,经历了中国高考的孩子一定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风雨,受得起打击,扛得住挫折!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0068/87b4caa7f4a3c54e.jpeg)
不能来回走动,不能发出窸窸碎碎的声音,不能看书用电脑,我只好继续进入混混沌沌的半睡眠状态,心里想着这些天我自顾自,孩子这么辛苦,我也陪陪吧,千万别睡着了,父母的陪伴也许能给他力量和支持。
虽已入秋多时,天气有些闷热,于是顺手拿起床头的小扇扇起风来,偶尔拍打一下,心里突然一振,犹如亘古遥远的记忆深处突然奔涌出“啪啪啪”蒲扇拍打的声音,多么似曾相识的场景!
还是在我读中学的时候,那时的乡村电力资源非常珍贵,只在夜幕降临后两个小时村里才会供电,其余时间就要点蜡烛,且这两个小时也不稳定。那时还没有学霸这个词,但我是村里和乡里遐迩闻名的榜样级人物,我对学习的热爱,其实不是缘于世俗的跳出农门,或者成为人上人的目的。学习让我快乐,仅此而已。虽然也曾在小学《我的理想》命题作文中,写过我要当数学家、作家之类,但那基本上是一种理想状态,并没有强烈的愿望,有时也没当真。
记得那时每到傍晚约九点钟,乡村从白天打谷机、拖拉机、呼叫鸡鸭进篷、大人们呼喊“毛儿”“红儿”回家吃饭的喧嚣中逐渐归于宁静。此时,辛苦劳作了一天的父母家人均已进入梦乡。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0068/f3ff883bb5b12710.jpg)
而我,不是在昏黄的白炽灯下,就是在停电之后点燃散发着一氧化碳气味的煤油灯下,抑或微弱的烛光下,投入地学习,记得有一次半夜醒来想起一道难题的解法,划火柴点灯,结果扔火柴时不小心扔到了蚊帐上,瞬时点着,所幸及时被惊醒的母亲和我一起扑灭!
那一个个夜晚,陪伴我的是家人时有时无的鼾声,以及父亲或母亲间歇性地用蒲扇拍打的声音,这声音对我意味深长,他们也许是在拍打蚊子,也许是在扇风,也许是想陪伴我学习而实在抵不住疲惫与睡眠的侵袭。
总之,漫长的夏夜,有了蒲扇“啪啪啪”的拍打声,我的心安定了:父母在身旁,父母还醒着…蒲扇声声驱散了我心中对黑暗的恐惧,给了我力量。孩童起,我就是一个很胆小的人,乡村的“鬼神”文化陪伴我长大,还有来自对陌生世界对黑夜的恐惧,特别是漆黑的夜晚突然响起的犬吠声清晰而急切,在广袤的田野无限扩大,让我的心一阵阵发怵。它们一方面让我有了对万事万物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另一方面又似乎压抑着乡村孩童个性的释放与张扬,其实也或许是内向的性格使然,使我遇事谨慎又沉稳,我想突破重围,时常处在这种矛盾与纠结当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0068/949b79730aa2832e.jpg)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年了,此刻,深夜,让我无比思念。
所谓父女母子,最好的关爱就是陪伴,注定有一天,我们要驻足原地,望着他们远行,注定有一天,我们要离他而去,他又独自追寻他的梦想,奠定稳定的心灵秩序,以独则足,以群则和,面对一切风雨,享受未来阳光,带着他的子女走向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