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展示
a 鉴赏材料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室内外之景,妙在精切地传达出了陋室的佳处,以诗的语言表现诗的意境。“痕”、“色”二字,变概念化的“苔”、“草”为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上阶”、“入帘”,化静为动,写出“苔”、“草”的神态,又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而一“绿”一“青”,色彩鲜明,更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这两句为叙写陋室中的人和事创造了适宜的环境。(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词典》)
b课例
环节一:
朗朗上口的特点;课文中有韵脚、对仗和对偶等语言形式
环节二:
课文从居住环境、交往对象、生活情趣三个角度,写陋室的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文章的中心句
提到诸葛亮、杨雄、孔子,作者自比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
环节三:
创设情境,读出作者的情感
讲解“铭”:古代用来警示自己的文章,具有诗的特性
不同
课例分品味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三部分,但三个方面没有聚焦。鉴赏材料引导读者对语句的理解和感受也包括这三个方面,但这三个方面形成了聚焦,聚焦到语句的三组字词上。
作者分析
阅读教学能够聚焦,学生是以明里探讨的方式学习阅读--揣摩关键字词的意味,看出文章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情怀。
阅读教学没有聚焦,语言、内容与情感的关联,只能停留在宏观理论的层面上。因此学生的阅读,实际上依靠的是个人或诗或浅的感悟方式来完成的。阅读教学并没有介入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走向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与感受。
阅读教学不是分别归纳课文的语言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而是要能够发现语言特点与课文理解、作者情感之间的“交涉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以明里探讨的方式学习阅读--从哪些“辞”(关键字词)切入,能将文中幽藏的“情”显现出来。因此,教学内容之间是否聚焦,是判断教学活动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还是割裂了“辞”、“情”关系的重要标准。
教学内容之间的聚焦点,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高层次阅读的切入点。不同教师的教学可以有不同聚焦点的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