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你知道这话评价的是谁吗?
相信大多数人都能说的出来,没错,它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
如果说到读书,你最先想到的有没有四大名著呢?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四大名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三国演义》,它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写战争为主,述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流传千古的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人文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而今天,我就从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说起,和大家一起看看战争中的两个大老板——曹操和袁绍的胜负有没有借鉴之处。战争的最后是曹操大获全胜,袁绍惨败大溃。曹操胜有胜的原因,袁绍则败有败的必然,而其中曲折的抉择、斗争过程才真正让人扼腕叹息、叹为观止。
话说袁绍率领七十万大军直取许昌,曹操人少粮少,本是一场毫无悬念手到擒来之战,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临出发前,袁绍谋士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下定寨栅后,谋士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绍怒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又大骂高手许攸乃滥行匹夫今后不许相见。
短短一章,袁绍发怒七次,和部下说话也大都是“叱”、“怒斥”。冯唐说,一个成年人做好三个管理就非常了不起——时间管理、身材管理、情绪管理。很显然,袁绍不是个了不起的成年人,他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这也注定他无法成为一国之主,所以最后失败了。
每个主公帐内都有很多谋士,但不是每个主公都能分辨并接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对待谋士自有其过人之处,因此他手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能人,却未发生过众谋士争论不休主公不知听谁好的场景,所以显得谋士格外厉害,主公分辨力超强。
反观袁绍,每次开会,谋士纷纷发言并相互拆台,而袁绍总是于各种计谋中精准选取会失败的那条。如果谋士的意见过于直接或不如他意,他还会囚禁并杀害之,高下立判。
许攸有才华,但也有缺点,袁绍只看到他的缺点,却没有看到他的才华,几欲杀之,逼的他投奔曹操而去。在袁绍处不受重用,而曹操知他到来急相见赤脚相迎,求贤若渴之情溢于言表,成就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话说,老板如此倾情相待,换谁不感动呢?
袁绍大败,本该吸取教训,赶紧回去重用田丰,但他却恼羞成怒,下令杀掉出发之前就预测此战失败的田丰,不能虚心接受建议,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他不失败谁失败?
三国里写出了太多的为人之道,以及做领导应具备之技能,每读一章,都能读出些现今也可以利用的处世之道,不得不说,作者真的太高明了,对人性的把握,场景的刻画,计谋的熟练运用,让人惊叹不已!
经典的魅力莫过于此了。
如果你也感兴趣,想了解下那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人物,不妨拿起一读,《三国演义》定不会让你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