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历史课,讲到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印象最深就三场,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就记住了,淝水之战有点儿忘了,近来看书,了解到它发生在东晋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互相征战,你打我,我打你,最后司马家族后来居上,先篡夺了曹魏政权,后灭掉蜀汉王朝,又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灭掉孙吴,统一华夏,建立西晋。晋武帝司马炎采取鼓励民生的政策,使中华民族从三国乱世中恢复,经济得到短暂复兴。
但是好景不长,他的儿子司马衷软弱不堪,无力统治这个广袤的国家,先是“八王之乱”,后是“五胡乱华”,中华大地陷入更深的分裂和混乱中,比三国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华大地先后出现十六个大大小小的政权,西晋王朝很快被灭掉,逃到南方的西晋贵族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而在北方,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兼并,前秦王朝强大起来。
前秦强大了,就想灭掉东晋,统一华夏,君王符坚率兵90万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对峙。
双方大军隔水相望,东晋将领要求符坚暂时后退一点,为双方的决战留出战场,符坚同意了,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打算等东晋军队渡河渡到一半时“击其半渡”,对东晋部队展开突袭。但是他的部队长期征战,士兵已疲惫不堪,加之刚刚在洛涧一战中败于晋军,士气也很低落,还有,他们数量庞大、营地分散,消息传递起来耗时长、易走样,符坚下令后撤,本来只是撤一点点,士兵却误以为己方已兵败,投降过来的东晋士兵又趁机大喊:“秦兵败了!大家快逃吧!”于是,很多前秦士兵拔腿就跑,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东晋军队趁机攻杀,前秦大败,部队一溃千里,逃跑的路上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以为是东晋部队追上来了,立即再跑,甚至有许多士兵累死在逃亡路上,“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其实,早在两军交战前夕,秦军就已露出失败的迹象,符坚登上高地,眺望对岸晋军,一阵风吹过,对岸的山林起起伏伏,符坚却以为那都是埋伏的晋军,暗暗心惊,这也产生了一个成语——“草木皆兵”,可见符坚在战前就信心不足,对晋军心怀畏惧。
本来前秦在北方势力很大,已经快要统一北方,经“淝水之战”的大败,一蹶不振,北方又陷入一片混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