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罗小黑战记》,被最后的神仙结尾萌到了。无限不住在会馆,要先离开,许诺会经常来看小黑,小黑脑海里闪过这些日子以来两个人的相依相伴,非常舍不得,问可不可以一起走,想想最开始的时候他可是使劲浑身解数都要逃跑的啊,结果师徒俩就这样皆大欢喜了。(姨母笑控制不住地攀上嘴角)
[学习笔记]陈海贤《亲密关系30讲》(4)亲密关系里,最美好的也是“你在处即是我家”吧,给我归属,但不会给我束缚。
有那么一个人,我们有着特别的依赖,想知道他每天都在干什么,想时刻都跟他在一起,想他能感受我的快乐共情我的痛苦,并且希望他也是如此。我们渴望融为一体,强烈的归属让人心安。可是如果“你得和我(高度/完全)一样”,被严重压缩的自我空间也会让人想要逃离。
陈海贤认为,这种想要“融合”的需要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主动的融合,表现为控制。主体逻辑是“因为两个人是一体的,所以对方应该听我的。对方应该符合我的想法,否则我就会生气,要用我的方式来纠正对方的行动、感受和想法”。
一种是被动的融合,表现为讨好和服从。主体逻辑是“因为两个人是一体的,我就都听对方的。我压抑自己的需要、愿望和想法,把两个人之间的差异当作的危险的事情,从而来保持两个人之间的一致性”。
有时候这两种也会混杂在一起,讨好和服从也可以是一种隐秘的控制,就像是在说“我都把自己放得这么低了,你就应该照顾我,不应该离开我”。
如果亲密关系是一个房子,我们选择了它,一方面有了遮风挡雨之所,一方面活动范围也被大大限制。可是如果这个房子只有一间房半间炕,两个人站着都挪不开脚,那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想换个房子的。
学习这节课的时候,我是很难受的,面对我喜欢的人,我极易展现为被动的融合,因为害怕和逃避冲突,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去配合甚至迎合对方的步调,还自诩为大度和包容。我总怕“不同”太多,会让对方不爱我,让自己丢掉这段亲密关系。可是总在跷跷板下端的我,逃不开意难平的缠绕,开始会安慰自己“对方总有一天会看到我的付出,珍惜我的好的”,后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愤怒“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偶尔迎合迁就我一下!”最后就会用“你对我不好我也不对你好”来惩罚对方,结果自然是矛盾更甚,“你变了”。
内心来讲可能也是控制,根本是“自卑”的自证预言在让我失控吧。
比起如何爱人、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我现在更多地思考如何爱自己,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好的爱情,只会发生在两个独立自主的自由人当中”。能长久走下去的关系,在其中的人都是舒服的,我们会用小部分的自己去交换融合,但我首先是“我”,必须是“我”,我们既亲密,又有彼此的空间。
谢谢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