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号开始,到现在78篇日记,每篇一千字上下,累计七万字左右。每天一篇,不曾遗漏,我以为坚持下来会很难,开始的那段时间每天当做任务去做,现在慢慢习惯了,不管多晚,都要拿起电脑写下来。如果电脑不在手边,就是用手机,我也要写上一篇。电脑坏了几天,这几天我全用手机写的,说实话用手机打字很累,还容易打断思路。一篇文章写完,检查校对的时候比较难受,屏幕小,很多错别字还一下看不出来。
其实,校对文章,我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写完以后,第二天检查,效率会比较高。逻辑上的错误也能很明细的发现。
在水浒群里学习,知道可以把文章发到各个平台上。两篇《来日未必方长》阅读量超过4.8万,这离我的最高记录还有一点差距。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已经很好了,之前的文章阅读量高,典型的取题比较吸引眼球。
就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好心人私信想捐助文中的那对爷孙两,遗憾,我没能给对接上。不过我给联系了一个记者,一个长期关注困难人群的大善人,我是他铁杆粉丝。差不多十年前参加他组织的慈善活动认识的,从此就一直关注他。
知乎,头条,简书,检查更新,有时候因为更新文章不同步,会错发,前期总是有点混乱的。简书平台还有钻或者贝,挺好玩,有鼓励作者坚持创作的意思。
要说一个人的那些技能比较重要,我觉得基础的童子功比较重要,真的大学读什么专业,这个是立竿见影的让你在一个领域里能上手,但是基础专业,比如语言文学,物理,数学,甚至法律,都能在未来持续的带给你影响,而且这种大学四年积累的童子功不是别人工作以后能轻易超越的。
侄儿报考大学的时候,我给的建议是选择好专业,现在看来是完全错误的。如果现在问我,我觉得选择的顺序应该是:城市大于学校,学校大于专业。选择城市是首位的。如果,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就选择基础学科,也许在未来选择职业的初期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从长期来看,对职业的帮助我觉得不是非专业技能所能比拟的,毕竟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工作比较快速的学到。
未来大学会怎么样,修学分,关注学时,这些真的会过时,首要应该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在是学习考试能力。
会不会像德国那样,实践和教学同步进行呢?我想应该会的,毕竟德国的基础工业如此发达领先,得益于他们这种混合教育方法。他们的工人大多数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确立了职业方向。
社会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多样性,需要的人才技能,也要求越来越全面。比如建筑专业和化学专业结合,电子信息专业和生物专业结合。
要问你怎么知道的,吃饱撑着了,瞎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