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周我的阅读书单上有一本书,书名是《优势成交,老外这样做销售》,单看封面设计和书名,我是无感的。但是因为接下来有转型做销售的职业规划,还是翻开了这本书,没想到序言的这个故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
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大意。有个阿拉伯人给三个儿子留了17头骆驼作为遗产,遗嘱中交待了遗产的分法:
我有17头骆驼,三个儿子,大儿子将得到一半数量的骆驼,二儿子得到总数三分之一的骆驼,最小的儿子得到总数九分之一的骆驼。
那么问题来了,这17头骆驼到底要怎么样分呢?三个儿子愁眉不展。不知道在看此文的你,心里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呢?我相信每个人看到这个故事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是首先肯定是能理解三个儿子面临的困境。
我之所以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是因为我意识到这是个绝佳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主宰我们生活幸福指数的三大思维能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很多人都知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但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行为呢?没错,是你怎么看待这个行为的,说的文邹邹一点,就是你的认知决定你的行为。
那什么又决定你的认知呢?是你的思维能力!
我在一线教学这几年,虽然只是教授少儿英语,但是因为不是编制内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为应试和升学,而是立足于系统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对于少儿思维培养一直都很感兴趣,也在做一些粗浅的琢磨。目前有很多种将思维进行分类的方法,我比较认可的,是按照解决问题的角度,将思维分成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大类。用一张图片来理解这三大类思维就是下面这个图片:

简单来讲,当你将自己置于一个场景的框框中,尝试想理解这个场景的过程,就是逻辑思维发挥作用的过程。还是在这个框框里面,你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这个场景,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的核心不是说人家不对,而是换位思考;你跳出这个框框,进行延伸性的思考,提出一些创造性想法,就是创造性思维。
回到这个故事上来,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一种解决方案,即再添加一头骆驼,一共18头。这样老大分二分之一即9头,老二分三分之一,即6头,老三分九分之一,即2头,三兄弟分得的骆驼加起来一共17头,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于读理工科或者思维敏捷的人来说,会马上运用逻辑思维先理解这个问题,然后思考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即寻找9、3、2的最小公倍数,很显然是18,那么自然就会想到添加一头骆驼,如此这个问题便被解决了。
然而,我想强调的,并不是这个。这里面有另外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如果这个故事里,老父亲留下的如果是16头骆驼呢?很多人就会继续按照上面的解法去想,那我是不是要再添加两头骆驼,然后去算,发现是无解的,然后又开始绞尽脑汁想到底要添加几头,或者是减去几头?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着急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跳出来思考,这个故事被创作出来是出于什么动机。是真的要考察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吗?你有没有质疑过故事里这个老父亲立这样的遗嘱是否正常?这就是个故事而已,可能创作人就是为了告诉你一个道理,才特意根据“加一个骆驼就能解决问题”来设计故事中特定的数学元素,会这样想的人,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不差的。
第二个问题是,真的只有“添加一个骆驼”这一种解法是正确的吗?其实不然,我和有些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就有人提出来:老父亲的目的肯定不是要出数学问题为难儿子,那他们不必着急现在就分,可以同心协力办个饲养骆驼的家族企业。现在怎么分每个人肯定都不会拿到比17头骆驼多的数吧,等骆驼越养越多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分到比17头多得多的骆驼时候,再来分配,那么老父亲肯定也会很开心的。能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呢,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肯定是都不差的。批判性思维的核心不是随心所欲去评价他人,而是首先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并且能多角度看待同一事情。创造性思维强调跳出原来给定的框架,开放式的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结语:我一直比较关心如何引导孩子这三大类思维的培养,亲子阅读就是个不错的渠道。思维可以被培养,但是绝对不是单纯靠上课外的思维集训班就可以做到的,那是培训,而非培养。上海是个鸡娃行为很被鼓励的城市,从政策到父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真的可以说走在全球前列,几近疯狂。我观察了很多在幼升小时就表现很突出的孩子,详细了解其0-6岁期间所受的教育,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父母对于孩子思维能力长期培养的高度重视,希望这篇文章对于有缘看到此文的你来说,有所启发,无论你有孩子,还是正在有孩子的路上!
网友评论